一、新勢力戰場:從“燒錢求生”到“盈利拐點”
2024年的中國新能源車市場,就像一場資本市場的“冰與火之歌”。零跑汽車在第四季度實現了凈利潤轉正,成為繼理想之后第二家盈利的新勢力車企。而有華為加持的問界也表現亮眼,憑借42.69萬輛的年銷量,讓賽力斯擺脫了連續四年虧損的困境,首次實現了55億的凈利潤。
惠譽評級董事楊菁說:“當技術越來越相似,只有依靠規模效應和打造爆款車型,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理想和問界的崛起,就像兩把利劍,穿透了行業的迷霧。理想L系列靠增程式技術路線,在2023年獲得了千億營收,還連續8個季度盈利。問界M9單月銷量達到2萬臺,打敗了BBA等品牌50萬級別的豪車。這背后,是它們對技術路線和用戶需求的精準把握。理想用“移動的家”概念,贏得了多孩家庭的喜愛;問界則憑借“華為生態+高階智能駕駛”,吸引了很多科技愛好者。
不過,表面風光的背后也有危機。李想在內部會議上對智能駕駛團隊發火,說:“如果不能做到行業領先,負責人就換人!”余承東也表示:“問界M9的對手只有自己。”當價格戰打到30萬以上的市場,這兩家企業的競爭,已經不只是產品本身了。
二、技術路線對壘:增程派的“雙子星”暗戰
1. 理想:家庭場景的“空間魔術師”
理想的絕招,就是把“奶爸車”做到了極致。比如L8 Pro,采用三排6座布局,第二排是獨立座椅,還有16點按摩功能。再加上魔毯懸架和靜音效果達到58分貝的靜音艙,一下子就抓住了二胎家庭的需求。它用的是44.5kW·h寧德電池和1.5T增程器,CLTC續航能達到1315km,完全不用擔心續航問題。
2024年的數據顯示,理想車主中65%是30到45歲的男性,家庭月收入超過5萬元。
其實李想更大的野心在AI布局上。理想每年投入百億研發費用,其中一半都用在大模型上。他們自研的VLA(視覺語言行動模型)已經能實現從車位到車位的全場景智能駕駛,還計劃在2025年實現L3級有監督自動駕駛。李想曾說:“未來的車就像硅基家人,能主動去接孩子、做家務。”而這個愿景,正通過理想同學與AD Max的融合慢慢實現。
2. 問界:華為生態的“降維打擊”
問界的核心競爭力,是華為的“技術全家桶”。M7智駕版搭載了ADS 2.0系統,還有MDC610芯片和激光雷達。在無圖城區NCA測試中,它的接管里程能突破100km/次。更厲害的是鴻蒙座艙的生態聯動,用手機或手表可以無感解鎖車輛,還有超級桌面流轉功能,加上麒麟990A芯片帶來的流暢體驗,讓問界車主中72%都是華為手機用戶。
賽力斯財報顯示,問界M9車主中67%是因為智能駕駛才買的車,這背后是華為2000人智能駕駛團隊的努力。他們獨創的“端到端+VLM”雙系統,模仿人類大腦的決策邏輯,遇到突發路況時,避讓響應速度提高了3倍。2025年1月,鴻蒙智行全系交付3.4萬輛,問界單品牌貢獻了一半以上的銷量。
三、成本與價值的博弈:誰在透支未來?
1. 五年持有成本暗戰
以35萬級別的車型為例,理想L7 Air五年的總成本大概是45.2萬(包括殘值損失),問界M7兩驅版是42.8萬。但問界因為有華為生態的“隱形價值”,正在改變規則。問界車主中38%會購買HUAWEI SOUND音響選裝包,23%會加裝零重力座椅,額外消費比預期高很多。相比之下,理想的魔毯懸架選裝率高達71%,冷暖冰箱也成了家庭用戶的常用配置。
2. 技術迭代的生死時速
2024年第四季度,理想推送了城市NOA,但它依賴高精地圖的策略受到了質疑。而問界同期上線的ADS 3.0無圖方案,已經能覆蓋全國95%的城區道路。更要注意的是華為的“拓界術”,它和上汽合作打造了“尚界”,17-25萬的價格區間可能會顛覆市場格局。分析師張君毅說:“華為的目標不是某個品牌,而是整個智能車生態的操作系統。”
四、用戶場景拆解:你的需求決定勝負
1. 家庭用戶:理想的“空間霸權”
北京的王先生是個二胎爸爸,預算40萬,最后選了理想L8。他說:“周末帶老人孩子去露營,外放電功能可以同時煮火鍋、給無人機充電,第二排的小桌板讓孩子寫作業也不覺得擠。”像王先生這樣的家庭用戶,對車輛參數不太在意,但非常看重場景適配。理想L8的軸距是3005mm,比問界M7多出185mm,差不多能多放一個兒童安全座椅。
2. 科技極客:問界的“降維體驗”
深圳的90后程序員陳晨,選擇了問界M7智駕版。他說:“在深南大道上,M7智駕版能自動識別‘鬼探頭’,上班路上基本不用我接管。”而且華為生態的協同效應讓他特別滿意,車機可以直接用手機算力運行代碼,手表還能監測疲勞,自動切換到智能駕駛模式。像陳晨這樣的科技極客用戶,愿意為技術多花錢,問界AD選裝率從2023年的18%,漲到了2024年的53%。
3. 商務精英:難以抗拒的“價值錨點”
對于企業老板來說,理想L9魔毯版和問界M9頂配車型,是面子和實用性的雙重選擇。理想L9的第二排VIP座椅有商務投影功能,靜音輪胎和ANC降噪技術,打造出了一個移動會客廳。問界M9的百萬像素智慧大燈和AR-HUD,在接待客戶時,很能顯示科技感。有意思的是,問界M9車主中42%會選擇華為Mate X5折疊屏捆綁套餐,形成了一個獨特的“商務生態閉環”。
五、終局預判:2025年的三大勝負手
數據規模:理想計劃在2025年達到500萬輛的保有量,為VLA模型提供數據支持。問界有華為2.3億手機用戶做后盾,正在構建全球最大的智能駕駛數據庫。
生態黏性:鴻蒙智行的“四界”車型,價格覆蓋了15-150萬的區間。理想的同學OS也在加快向手機、眼鏡等終端滲透。
成本防線:寧德時代碳酸鋰降價,讓問界的電池成本降低了12%。理想自研的碳化硅電驅工廠投產,三電成本又降低了8%。
在這場智能車的激烈競爭中,沒有永遠的贏家,只有順應時代的選擇。當李想喊出“三年實現硅基家人”,余承東說出“100萬年銷量”的目標時,普通消費者只要記住:在30萬級別的市場,選理想是選當下的舒適,選問界是賭未來的科技。而真正的贏家,是那些把用戶需求和場景融入到產品中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