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生態鏈和華為生態鏈都非常成功,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互補。這讓我們想到格力與奧克斯對簿公堂,又想到前幾天格力起訴小米,董明珠在股東大會上提到的小米“第一”名不副實的問題。這些沒有對與錯,只是利益的問題!
小米生態鏈是以小米來主導,比他小的公司要想合作就要貼小米的標,用小米的品牌。華為生態鏈做的是聯合,你只要有資格和實力,就可以和我一起做更大的蛋糕,讓你離不開我。
小米和華為的不同,造就了他們面對的客戶和商業伙伴再到市場都產生了不同。他們各自發展自己的朋友圈。所以才會在互補中都成功,那么一個有規模的企業,還有點知名度,因為某種原因需要你來選擇的時候,你會選擇華為還是小米?
選擇華為,強強聯合,保留自己!選擇小米,被貼小米的牌,喪失自己。這么看華為應該是首選,在汽車方面就是很好的例子,比如北汽、賽力斯等。因為你有實力,起點也不低,就形成了強強聯合的局面。
如果選擇小米,你就必須認同小米,喪失自己的品牌。所以小米網羅的企業都是一些不知名,沒什么知名度的小公司。所以,小米占據了中低端市場足夠多的份額,畢竟這類人群基數足夠大。
小米生態鏈是人、車、家一體,可你要想操控他必須是小米的品牌產品才行。你再想通過它來指揮其他不同品牌的家具家電設備是不可能的。然而華為卻做到了最大程度的兼容。
當然,小米的物美價廉還是有足夠大的誘惑力的,小米從手機到汽車,從家居到機器人,從消費電子到健康產品等等。小米生態鏈已經建成,但同時又有大批的貼標廠家開始脫離小米。原因就在于小米追求的先是價廉,然后在價廉基礎上再物美。這樣就大幅壓低供應鏈的利潤,沒有合理的利潤空間存在,那么只能是小米與被主導的加盟伙伴貌合神離,最終分道揚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