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標題,估計很多人又要罵了。
但房價已經跌了快四年了,2025年很可能是樓市新一輪轉折的起點,而三月又是小陽春,先放下“房價比崩”的理論,我們來客觀分析一下。
最近半年,政策越來越頻繁了,房貸利率都降成啥樣了,3%都快守不住了,銀行是真心希望大家貸款買房,拿出了十足的誠意。
限購松綁一棒接一棒,一線城市部分解除限購;就差把“救市”二字寫在上面了,但為什么還沒有漲?因為情緒沒有到位,那些手里握有資金的人,還在等“更大的招”。
假設哪天一線城市取消限購,或者房貸利息抵個稅這種王炸出來,市場分分鐘告訴你什么叫“報復性反彈”。
有人拿供需來說事,說現在供需失衡,存量房夠30億人居住,房價憑什么漲?
這個賬不是這么算的,其實核心城市的庫存已經見底了,比如北京五環內新房庫存,只剩下兩個月的消化周期。
上海內中環像樣的樓盤,開盤就售罄。
需求不是沒有,那些結婚的、要二胎的、嫌棄老破小的,都在等,等“最低點”,等他們發現房價跌無可跌、房貸利率降無可降時,你猜會出現什么景象?
房價從來不是由“平均庫存”決定的,而是由20%的優質資產帶動。
貨幣放水,總要找個池子,降準降息,這么多錢流向哪里?最后兜兜轉轉,可能還是往一個地方沖,那就是核心城市不動產。
那還有一個重要歷史規律,那就是樓市五年一周期,每隔五年,就會有一波人暴富。
我們看看過去20年的樓市:2005年,取消福利分房,房價首次暴漲;2009年,四萬億刺激房價翻倍;2015年,棚改拆遷引爆行情;2020年,yq結束后核心城市跳漲。。。
每隔五年,總會有政策加貨幣加情緒,形成一股積極的力量,把房價推向一個新高度。
房價永遠漲是不可能的,但鐵了心要救市,也不能非要去當逆行者。
入手也要看城市,三四五線鶴崗化,二線分化,一線硬通貨,其實就是這么簡單。
假設新一輪行情啟動,我相信一定是少數人的狂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