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閑置土地收儲正在各地持續落地。
近期,廣東珠海,中山等多地率先公布第一批閑置土地擬收儲清單,擬收儲的交易對象不僅有大型央企,國企,亦有不少本土中小房企,涉及土地用途涵蓋居住、商業、旅游文化等多個領域。
從公布的首批擬收儲土地情況來看,各地收儲土地宗數最多高達十余宗,公布的土地收儲金額累計已達數百億元,收儲價格普遍相比于拿地價格有一定折扣,但整體符合市場預期。
各地首批擬收儲土地陸續公示
2月9日,中山市自然資源局發布公告,公示《中山市2025年第一批土地儲備領域申報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項目用地收儲價格》。根據公示,中山市擬收儲3個項目用地,收儲土地合計21.38公頃,收儲總價約12.69億元。
上述三宗土地涵蓋商業住宅用地,文化設施用地,商業用地,收儲交易對象既有本土房企,港資開發企業,亦有大型房企華潤置地有限公司旗下開發商。
2月7日,珠海市自然資源局同樣進行了首批擬收儲土地公示,根據公示,珠海計劃收回14宗土地,總面積約41.5萬平方米,收儲價格合計約66.5億元。收儲地塊涵蓋香洲區、金灣區、斗門區、高新區、萬山區等區域。
其中,珠海市公布的單宗土地收儲最高價格達12.6億元,為商業、商務用地。涉宅用地方面共有8宗,其中2宗由珠海華發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珠海華裕開發建設有限公司持有,收儲價格為18.68億元。其余6宗涉宅地塊為珠海大橫琴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公司在2022年競得,總收儲金額約17.6億元。
不僅僅是珠海、中山,廣東省內的惠州、潮州、云浮等地亦同樣于近期公示了首批土地擬收儲名單。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僅廣東省內公示的首批收儲土地總金額已超過140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盡管部分地區尚未在政府網站公示具體的收儲方案,但從相關上市公司公告來看,收儲工作已在有序推進。
例如,1月13日,中國金茂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公告稱,公司的間接全資附屬公司與湖州南太湖管委會就土地收儲訂立土地收儲協議,以7.81億元現金收儲4宗涉宅地塊。
多地公開征集閑置土地
首批擬收儲名單落地的同時,還有更多地區在持續推進閑置土地收儲。近期,河南開封、浙江金華、江西吉安等多個地區陸續發布公告,公開征集社會閑置土地進行收儲。
從收儲的對象來看,普遍優先收購企業因資金或經營問題無力繼續開發、已供應但長期未動工的住宅及商服用地。
此外,進入司法或破產拍賣、變賣程序的土地,因低效用地再開發或基礎設施建設等需要收回的土地,以及已動工地塊中規劃可分割暫未建設的部分,也可以納入收回收購范圍。
從收儲價格方面來看,部分公告透露,由當地土地儲備中心委托經備案的土地估價機構,對擬收回收購地塊開展土地市場價格評估,相較企業土地成本,就低確定收地基礎價格。根據市場形勢、合同履約情況等,集體決策確定基礎價格下調幅度。
值得一提的是,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是收儲資金的重要來源。此前,1月10日,財政部在“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效”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在2025年新增發行的專項債額度內,地方可根據需要,統籌安排用于土地儲備和收購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這兩個方面的專項債項目。
“預計2025年,收儲存量土地將加速。”中指研究院研究主管王琳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允許專項債券用于土地儲備的政策對房地產行業意義重大,房地產開發企業大量閑置土地可能因此得到盤活,推動企業開發鏈條由此重啟,也將促進企業重新進入土地市場。
“通過土地收儲機制,房企能夠獲得一定的資金。避免采取大幅降價來出售土地或房產,還能夠維持資金鏈、確保項目交付和償還債務等。”廣東省城規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這種方式有望幫助企業度過資金困難期,并推動房地產市場庫存下降,帶動市場持續止跌回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