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開始,一場技術狂人的造車夢(2015-2017)
2015年冬,杭州濱江區的一間辦公室里,一位電子工程師出身的創業者——朱江明,與幾位志同道合的伙伴圍坐討論。他們懷揣著一個看似“瘋狂”的夢想:打造一家完全自主研發的智能電動車企,實現“零排放、零碰撞、零擁堵”的愿景。這便是零跑汽車的誕生。彼時,特斯拉已初露鋒芒,中國新能源市場尚在萌芽,而朱江明選擇了一條最難的路——全域自研。
S01
2017年,零跑首款量產車型S01亮相。這款雙門轎跑設計前衛,搭載了指靜脈解鎖、L2.5級自動駕駛等創新技術,但市場反響冷淡。消費者對“電動小跑車”的實用性存疑,S01最終成為零跑早期的“學費”之作。然而,這次挫折并未擊垮團隊,反而讓他們更清晰地意識到:技術必須服務于市場需求。
絕地求生,微型車的“救命稻草”(2020-2021)
2020年,中國新能源市場迎來微型電動車的爆發期。零跑抓住機遇,推出T03。這款車憑借403km續航、L2級輔助駕駛(同級罕見)和親民價格,迅速成為年輕人的“代步神器”。T03不僅讓零跑銷量翻倍,更積累了第一批忠實用戶,品牌得以在市場中站穩腳跟。
但朱江明深知,微型車利潤微薄,品牌形象也易被貼上“廉價”標簽。于是,零跑開始向中端市場進發。2021年,中型純電SUV C11橫空出世,以“半價理想”的標簽引發關注。C11搭載自研CTC電池技術、高通驍龍8155芯片和豪華級懸架配置,成為20萬級市場的性價比標桿。
增程破局,叩開主流市場(2023-2024)
2023年,新能源市場掀起增程式混動熱潮。零跑迅速反應,推出C11和C01的增程版,純電續航高達300km(遠超競品),精準擊中無家充用戶的痛點。這一策略被戲稱為“摸著理想過河”,卻讓零跑銷量暴漲,月交付量突破4萬輛。
同年,零跑迎來兩大轉折點:
國際化戰略:與全球汽車巨頭Stellantis集團成立合資公司,借助其海外渠道進軍歐洲、中東等13個市場,計劃2025年拓展至500家銷售網點。
盈利里程碑:2024年第四季度,零跑單季度凈利潤轉正,成為繼理想之后第二家盈利的新勢力,提前一年完成目標。C系列車型銷量占比超77%,規模效應與成本控制初見成效4610。
技術筑基,定義“汽車界優衣庫”
零跑的逆襲,離不開其全域自研基因:
四葉草中央域控架構:一顆SOC芯片集成座艙、智駕、動力、車身四大域,實現“軟件定義汽車”。
CTC電池底盤一體化:電池與底盤深度融合,提升安全性與續航,成本降低15%。
智能座艙進化:2025年與DeepSeek-R1大模型融合后,語音助手可支持多輪對話、主動學習,座艙交互更擬人化。
朱江明將零跑定位為“汽車界的優衣庫”——不追求奢華溢價,而是通過技術降本,讓高品質智能電動車觸手可及。這種“好而不貴”的理念,使其在15-20萬級市場殺出重圍。
下一個十年,從中國黑馬到全球玩家
2025年,零跑迎來十周年。站在新起點,其全球化車型B10即將上市,C16六座SUV瞄準家庭市場,而DeepSeek大模型的落地更將智能體驗推向新高度。曾經的“小透明”,已蛻變為年銷30萬輛、盈利可期的行業黑馬。
正如一位車主在論壇中寫道:“零跑的故事,像極了中國新能源產業的縮影——從模仿到創新,從質疑到掌聲。它的未來,或許正如其名:從零開始,跑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