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企業要推出智駕功能的保險了。
日前,有知情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小鵬汽車將于近日聯合保險機構推出定制化智駕保險產品。
該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小鵬汽車聯合保險機構推出的智駕保險產品將覆蓋城市、高速導航輔助駕駛(NOA)、自動泊車等核心功能,聚焦于解決用戶在智駕使用中的責任界定與安全保障痛點。該智駕保險產品權益或與用戶智駕里程、使用時間等數據掛鉤,如果車主經常使用智駕功能且駕駛行為良好,可以獲得顯著的保費折扣。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星 攝(資料圖)
在此之前,平安產險與賽力斯也合作推出了智駕保障服務計劃——智駕無憂服務權益,覆蓋智能泊車、智能駕駛等8個場景,提供智能駕駛責任風險保障方案。平安產險針對智能網聯汽車的新型風險點,如泊車輔助、巡航輔助、領航輔助及網絡安全等,設計了針對性的保障方案,有效覆蓋各類功能風險責任。
對于車企不斷在智駕險領域加碼的動作,有觀點認為,隨著自動駕駛等級的提升,尤其是L3級自動駕駛臨近落地,駕駛主體逐漸由“人”向“自動駕駛系統”轉換,具備智駕功能的汽車正呈現出不同于以往的風險問題,也催生了新的保險保障需求。
此外,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在過去,智能駕駛技術雖然不斷發展,但由于事故責任界定和保險理賠等問題的存在,讓部分用戶對智能駕駛仍心存顧慮。”
平安產險方面進一步解釋道,就具備智駕功能汽車的應用而言,一方面,交通事故責任認定的法律規定不完善,我國相關法律尚未明確不同駕駛情景下的責任認定規范,導致智駕場景人機定責難;另一方面,數據監管與立法需要健全,法律尚未明確界定數據的歸屬權、使用權和保護權,導致汽車制造商、系統供應商、車主以及保險公司等各方主體在數據交互過程中面臨諸多困惑與爭議。
“像小鵬汽車這樣的企業推出智駕保險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打破這一困境,產品覆蓋智駕場景下的各類風險,讓更多用戶能夠放心地使用智能駕駛功能。”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輕舟智航聯合創始人、CEO于騫認為,智駕保險將有助于消費者為產品買單,大幅提升信任度。“能夠做出這樣承諾的主機廠,一定經過了大規模的產品交付,積累了大量的實際運行數據,證明其智能駕駛系統的安全性,并且具備快速迭代和進化的能力。”于騫說。
根據小鵬汽車方面的數據,小鵬汽車2024年智駕功能滲透率達到97.3%,智駕總里程同比增長141.28%,城市NOA車型滲透率持續增長;鴻蒙智行方面的數據則顯示,2024年,鴻蒙智行年度智駕總里程超過12億公里,其中高速智駕里程9億公里。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盡管這些企業或品牌在車輛上使用各類傳感器等硬件設備,測試數據體量相對較大,但各家企業數據的來源冗雜、格式不統一、數據整理轉化難度大。同時,自動駕駛算法也在不斷更新迭代,使得承保理賠數據不夠穩定和充足,不利于保險公司進行風險定價。
此外,當前智駕出險數據也較少,在這樣的數據現狀下,精算師很難依據有限的數據得出合適的保險條款、準確的保險費用,以及合理的賠付金額。而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從目前的狀況來看,就智駕保險或者智能網聯汽車保險服務體系而言,領域還處于探索和實踐階段。
“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快速迭代,并且涉及汽車、通信、計算機等多個領域,僅依靠保險公司自身的專業能力很難提供全面優質的保險服務。”鼎和保險車險部總經理李為民認為,跨行業的資源整合和合作是搭建智能網聯汽車保險服務體系的關鍵,保險公司、再保險公司、車企及運營商、保險科技公司等需要通力合作,形成優勢互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