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更多大公司的CEO選擇在輿論場中消失,但雷軍是個例外。
為了賣掉更多的小米汽車,雷軍開啟了一輪又一輪直播,親自講解、試駕和招人。有人在他的賬號下評論“下次再開發布會少用‘極致’這個詞”,雷軍回復“收到”。還有人將雷軍蹩腳的英文做成搞笑歌曲后,他甚至買下了這首歌的版權。在科技圈,雷軍被稱為“勞模”。在汽車圈,他事無巨細的演講風格被評價為,是對傳統車廠發布會的降維打擊。
7月16日,小米宣布兩天后將舉辦雷軍的第5次年度演講,主題為“勇氣”,內容是關于小米造車三年的來龍去脈。“三年多前,我站在造車的十字路口,十分猶豫與糾結。”雷軍稱,最終決策時,他想了整整一周。又一次,雷軍選擇站在臺前,為小米汽車增加更多的曝光量或者是銷量,盡管這款產品已經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
對于這樣一個掌管市值4000億元公司的CEO,你很難要求更多。對于雷軍來說,這是繼小米手機之后的最后一次創業,他需要全力以赴。但與小米手機時期不同的是,踏入造車后的雷軍傾向于獨挑大梁。
小米創業早期的八個合伙人中,除雷軍外目前只剩下林斌、王川和劉德。其中,林斌于2019年辭去小米總裁轉任集團副董事長后,逐漸退出了一線管理工作;劉德現任小米集團執行董事、總干部部部長,對內協助雷軍進行集團的中高層干部管理,基本也處于退居幕后的狀態。王川則早在2022年底就開始卸任了小米集團業務的一線職務。
擔任過雷軍的技術助理,現在是bilibili董事長、CEO的陳睿曾在采訪中表示,雷軍對其創業影響最大的兩句話是——公司最重要的是模式,長期依賴人的公司不長久;做公司一定勝在謀略。
在小米上市前的很長一段時間里,這家公司的組織管理只有三級——合伙人、總監、工程師,各個合伙人分別負責硬件、軟件系統、生態鏈等不同板塊業務。上市之后,小米開始進行多輪組織架構的調整,多位合伙人在此期間離開公司,新的高管團隊成員也在不斷變化。
唯一不變的是,雷軍始終站在一線。
合伙人時代的“小米大躍進”
小米創業初期松散且以人為核心的合伙人管理制度,是這家公司能夠在智能手機行業早期迅速擴張的關鍵。
小米的創始合伙人一共有8人,分別來自微軟、谷歌、摩托羅拉和金山等。用雷軍的話說,這是一支軟件、硬件、互聯網都精通的團隊,讓小米能夠在與華為、聯想、中興這樣的硬件巨頭競爭時活下來。
獵豹移動董事長兼CEO傅盛曾這樣評價雷軍,“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會高估自己,而低估別人,雷軍最大的魅力在于肯定別人的價值。所以雷軍身邊極容易團結一股勢力,它會產生一種莫可名狀的忠誠。”
小米公司創立時期合照
在組織結構上,小米沒有采用傳統公司多層級、自下而上的金字塔結構,而是將雷軍的權力下放到七位合伙人,每個合伙人由各自能力決定負責的業務類型,且合伙人之間互不干預,擁有較大的自主決策權。
七位合伙人中,曾任谷歌工程院副院長的林斌負責戰略合作;工業設計出身的劉德負責小米手機的工業設計和小米生態鏈;曾任金山詞霸總經理的黎萬強負責市場營銷和銷售;摩托羅拉硬件出身的周光平負責手機硬件和供應鏈;原Google高級軟件工程師洪峰負責MIUI;微軟出身的黃江吉(KK)負責Wi-Fi模組、云、路由器;最后加入的多看閱讀創始人王川則負責小米電視。
與此同時,每個合伙人負責的業務部門在組織管理上只有三級——合伙人、總監、工程師,這讓小米整個組織的靈活性和溝通效率比傳統公司高很多。此外,小米橫向型的合伙人架構,讓所有業務部門可以直面用戶,以此加快產品迭代速度。比如,小米手機的操作系統MIUI可以做到每周更新一次。
靠著靈活和高效的組織,再疊加高出行業的性價比,小米早期在手機市場幾乎無往而不利。
從2012年到2014年,小米手機銷量增長率分別為2296%、160%、226%。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DC在2014年第三季度公布的數據,小米在中國的市場占有率為14.8%,超過三星的11%和聯想的12.8%,成為中國最大的智能手機生產商。
華為終端BG董事長余承東曾表示,“看不懂小米,我們就貼著它打。”華為希望在榮耀身上復制小米,包括組織架構。但很快,小米“分地而治”的合伙人模式出現了問題。
合伙人模式管理公司的好處在于可以人盡其用,組織效率提高到極致。但如果隨著公司發展,合伙人能力出現了不匹配,就會極大制約某一個業務板塊的發展,甚至影響到公司整體。
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小米供應鏈節奏出現了明顯紊亂。小米手機5的高通訂單沒有進入排產系統,原因是兩個公司的訂單系統沒有打通,結果相當于小米比實際晚了一個月才下這些訂單。在這種情況下,小米一旦慢下來,就會迅速被其他產品取代,因為2015年的手機市場已經從高速增長轉變為了飽和競爭。
更出人意料的是,在一次與三星高管的會議上,小米副總裁與對方產生了激烈沖突。此次沖突導致的后果是,三星決定不再給小米供應屏幕。
多重危機之下,雷軍決定向合伙人動刀,負責手機硬件和供應鏈的周光平卸任,轉為首席科學家。之后,雷軍親自負責手機部門,超過50人向他直接匯報。
“當你的中間層不夠強大時,直接溝通是最有效的方法,它可以保證中間的信息不會傳遞有誤。”在小米授權的官方傳記《一往無前》中雷軍稱,有大概一整年的時間,他的日程表上會安排至少15個會議。也是在此期間,小米年輕一代的工程師被提拔上來,成為之后小米各個事業部的負責人。
事后,雷軍雖然經過多方溝通修復了小米與三星的關系,并讓小米手機業務重新恢復增長。但遺憾的是自2014年登頂中國市場銷量第一之后,小米手機再未回到過這一位置。
小米上市,權力向雷軍集中
如果周光平卸任手機負責人,是小米創業期的一次應急調整;那么小米的上市,則是這家公司組織架構大調整的開始。
2018年7月小米在港股上市時,這家公司的員工人數已經近2萬人。若仍然沿用合伙人——總監——工程師這樣的三級管理,雷軍和其他合伙人將陷入到“組織的深淵”,被無數的會議捆綁住手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