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長城汽車對外發布了1月產銷快報,數據顯示,1月長城汽車銷量為80993輛,和去年同期相比下滑22.2%。銷量下滑的背后,是這家老牌車企在新能源轉型、品牌升級、市場競爭等多重壓力下的艱難抉擇。
長城旗下五大品牌中,除WEY品牌實現49.42%的同比增長外,其余品牌均大幅下滑。作為長城汽車的銷量擔當,哈弗品牌1月銷量為48,557輛,同比下降17.84%。2024年,哈弗品牌累計銷量為706,234輛,同比微跌1.25%。尤為刺眼的是,主打純電的歐拉品牌銷量僅為比亞迪同類車型的1/30,在新能源小型車市場被徹底邊緣化。
與競爭對手相比,長城汽車的劣勢更加凸顯。比亞迪、吉利、奇瑞1月銷量分別為30萬、26萬、22萬輛,均實現同比正增長,而長城銷量僅為吉利的34%、比亞迪的27%。更嚴峻的是,長城汽車的核心市場——傳統燃油SUV正被新能源車型加速替代。以哈弗H6為例,其曾長期占據SUV銷量榜首,但如今已被比亞迪宋系列等新能源車型全面壓制。
2025年1月魏牌49.42%的銷量增長看似亮眼,但其銷量僅5,007臺,在長城總銷量中占比不足7%。魏牌目前僅三款車型在售,分別是藍山、高山和摩卡,車型選擇性過少,也導致了魏牌銷量遲遲未能突破1萬臺。雖然魏牌漲幅高達49.42%,但正如前面所說,月銷量也僅達到5007輛,并且這還是在大規模國補和各類消費刺激下才有的成績。但目前這樣特定條件下的快速增長,魏牌還能持續多久?
坦克品牌則陷入“硬派越野”的路徑依賴。盡管其累計銷量突破61.49萬輛,但硬派越野市場本身規模有限,且新能源化進程緩慢。若無法向城市SUV市場延伸,未來增長空間將日益收窄。
主編點評
長城汽車的困境,是傳統車企在新能源革命中集體焦慮的縮影。其銷量暴跌并非偶然,而是戰略搖擺、技術滯后、品牌定位模糊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當行業進入“淘汰賽”階段,留給長城汽車的時間已經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