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品牌本地國產在各國車市都不是稀罕事,尤其在中國,不只是豐田、大眾、本田一類的普通品牌,諸如奔馳、寶馬、奧迪這樣的豪華品牌也早已實現(xiàn)國產,并且推出了很多熱銷國產車型。但也有例外,比如豐田旗下的豪華品牌雷克薩斯,一直堅持以進口的方式的引入國內,并且以此為一大賣點,不過隨著競爭加劇,國產雷克薩斯終于要來了。
今年2月,公開消息顯示,雷克薩斯正式確認將在中國上海市金山區(qū)獨資建立純電動汽車及電池的研發(fā)生產公司,計劃于2027年投產,簡單來講,有點類似于特斯拉,屬于獨資企業(yè),意味著兩年后中國消費者就能開上國產雷克薩斯,同時也標志著雷克薩斯在電動化轉型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客觀來講,雷克薩斯在中國市場的表現(xiàn)一向很好,去年競爭空前激烈,仍然交出了18萬輛的銷量成績,成為了唯一一個銷量同比正增長的進口豪華汽車品牌。一方面雷克薩斯一直是進口市場上的香餑餑,有一定的品牌影響力,另一方面,去年雷克薩斯不僅不用加價,還給出了不小的優(yōu)惠,也因此有了不錯的市場表現(xiàn)。不過當下電動化是大勢,即便如此是雷克薩斯,也依舊受到了新能源高端車型的沖擊。
于是雷克薩斯選擇在上海獨資建廠,畢竟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持續(xù)增長,市場潛力巨大。雷克薩斯作為豪華汽車品牌,自然不能錯過這一市場機遇。同時中國放寬了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為外資車企獨資建廠提供了政策支持,這為雷克薩斯在上海獨資建廠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另外,中國擁有全球領先的新能源汽車產業(yè)鏈,包括零部件供應、物流網絡和人才資源,而上海及長三角地區(qū)更是其中的核心區(qū)域,這些優(yōu)勢將有助于雷克薩斯降提高生產效率,低生產成本以及最終的終端售價。最后也取決于雷克薩斯自身,其作為中國第一進口豪華品牌,擁有龐大消費者基礎,在中國建廠生產,可以更好地滿足中國消費者需求,提升品牌競爭力。
不過比較遺憾的是,根據(jù)公開消息,未來在中國工廠投產的雷克薩斯車型并不包括目前暢銷的ES等燃油車型,而是LF-ZC和LF-ZL概念車的量產版車型。這兩款新車分別定位為中型轎車以及中型SUV,兩款新車據(jù)說將搭載豐田自研的固態(tài)電池技術,擁有出色的續(xù)航能力和駕駛體驗。此外,雷克薩斯還計劃在未來推出更多純電動車型,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
雖然雷克薩斯國產化將帶來一系列機遇,但同時也面臨著不小的挑戰(zhàn)。其中,最大的挑戰(zhàn)之一就是市場競爭的加劇。隨著特斯拉、蔚來等自主新能源品牌的崛起,以及寶馬、奔馳等傳統(tǒng)豪華品牌的電動化轉型加速,雷克薩斯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壓力將越來越大。
此外,國產后的雷克薩斯還需要解決定價問題。如果定價過低,可能會與豐田旗下的其他電動車型產生沖突;如果定價過高,則可能降低其市場競爭力,難以與自主新能源品牌抗衡,畢竟理想、問界等品牌在高端新能源市場已經小有成就。因此,雷克薩斯需要在定價策略上做出明智的選擇,以確保其國產車型能夠在市場上取得成功。
值得注意的是,雷克薩斯國產化的步伐相對較慢,預計要等到兩年后才能真正投產。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環(huán)境中,這樣的等待時間可能會帶來一定的風險。然而,雷克薩斯相信通過其卓越的產品力和品牌影響力,以及在中國市場的深厚積累,可以克服這些挑戰(zhàn),實現(xiàn)國產化的成功落地。
雷克薩斯確定在上海獨資建廠,標志著其正式邁出了國產化的重要一步。雖然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定價難題等挑戰(zhàn),但雷克薩斯相信通過其卓越的產品力和品牌影響力,可以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上取得一席之地。同時,國產化也將為雷克薩斯帶來更多的機遇和發(fā)展空間,推動其在中國市場的持續(xù)成長和壯大。不過,國產電動雷克薩斯最終會有怎樣的表現(xiàn),還需等待時間來驗證,也歡迎大家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