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第一個月,銷量報告比以往來得更慢一些。
因為統計數據的時間是春節假期,也因為,2025年以舊換新的政策月中才公布,銷量數據有異常波動。
狂奔半年后,今年1月,國產新能源歇了口氣。
這更像是暴風雨前最后的寧靜,這一年將是決定很多車企命運的關鍵一年。
以舊換新光速銜接
1月,新能源汽車銷量環比出現了全面滑坡。
截至目前,有14家車企公布了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只有吉利的新能源整體銷量保持環比增長,其他車企均出現下滑,而且下滑幅度非常大。上汽新能源、北汽藍谷、蔚來下滑超過50%;埃安、長城新能源、理想、奇瑞新能源、比亞迪、零跑等車企下滑幅度超過4成。
14家車企月銷量的中位數為30138臺,低于前一個月的46851臺。平均銷量也只有5.75萬臺,遠低于前一個月94756臺。
不過,按照同比數據,行業的α增長勢頭依然延續。14家車企只有4家出現了同比下滑,除了埃安,其他下滑幅度并不大。
1月、2月銷量的環比降速,很大程度上與以舊換新政策有關。去年下半年,以舊換新政策大幅度提升了汽車銷量,進入2025年,政策進入了階段性的空窗期,多數消費者選擇持幣觀望,客觀上影響了銷量。
車企雖然推出了兜底措施,試圖通過補貼,保持銷量平穩過渡。但從結果看,作用并不明顯。
去年年底,商務部宣布正在抓緊制定有關“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相關政策。1月,商務部等8部門發布關于做好2025年汽車以舊換新工作的通知。根據政策,購買新能源乘用車最高可補貼2萬元,基本是上一年度政策的延續。
相關政策發布后,北京、海南等地都已經出臺了落地政策。銜接速度非常迅速,這也為2025年釋放了強有力的信號。
面向2025年,中信證券研報表示,堅定看好政策刺激下汽車板塊2025年需求釋放。乘聯會崔東樹認為,新能源汽車規模呈現爆發式增長,單車批量大幅增大,單車成本明顯下降,而且頭部的競爭格局仍未穩定。因此,在這種高增長的市場中,2025年“價格戰”仍將延續,并且將極其猛烈。
事實上,早在2020年前后,不少車企就為2025年設立了階段性目標,這意味著,今年注定會是競爭極為慘烈的一年。1-2月的短暫低迷只不過是春節假期疊加政策空窗期,回落是為了更好地起飛。
#
Vol.2/ 馬太效應明顯
具體到品牌看,考慮到春節假期,很多車企的銷量公布時間較晚,目前有25個品牌能夠查詢到銷量。
由于特殊月份的因素,除了吉利領克和銀河系列,其他品牌都出現了環比下滑,下滑幅度普遍在3-5成左右。這種異常的變動,并不具備參考性。
但在特殊的時間段仍然能夠按時發布銷量的品牌,就是當下的主流。
按照同比數據,這些品牌正在呈現一定的馬太效應。銷量排名靠前的品牌,同時也是同比增速更快的車企,腰部和尾部品牌則稍顯掙扎。
過去幾年,行業持續洗牌,已經相繼有退出牌桌的競爭者。
1月,哪吒汽車所持18.55億元股權被凍結、官網一度出現異常。合創汽車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威馬汽車破產重整草案披露,預計今年復工復產。極越汽車啟動用戶定金退款登記,1月22日起退回。
這其中,哪吒計劃E輪融資超40億人民幣,威馬也在試圖通過重整尋找新的機會,但相比目前動輒月銷數萬臺的競爭門檻,這幾家當初還算主流的車企難以避免退出歷史舞臺。
當然,車企的整合并不一定是硬著陸。比如吉利幾何,已經徹底并入銀河系列,領克雖然還公布了銷量數據,但也已經并入極氪。上汽集團的飛凡與智己也傾向于整合。
目前看,品牌數量傾向于收縮,競爭的關鍵階段,更多需要集中資源,發揮合力。
出海:醞釀巨變
隨著國產新能源逐漸掌握競爭力,去年開始,企業的出海步伐明顯加快,出海的格局正在發生微妙變化。
1月,車企海外的布局動作依然密集。
比亞迪是目前成效最明顯的車企。在韓國,比亞迪推出純電SUV車型ATTO 3,正式進軍韓國市場,基礎車型約15萬元,比亞迪計劃年內再推出緊湊型海豹和電動SUV“SEALION 7”,預計下半年面世。
在日本,比亞迪將在今年發售第四款車型海獅07。在新加坡,比亞迪超越豐田,首次成新加坡年銷量最高汽車品牌。
在印度,比亞迪推出Sealion 7電動SUV。比亞迪此前已在印度推出Atto 3、海豹與eMAX 7等車型。
在國內沒有對手的比亞迪,已經基本初步鋪設好了海外的渠道。目前已經進入快速增長期。1月,其海外銷量達到了66336臺,12月達到5.7萬后,再次邁上新臺階,已經十分接近上汽集團的海外銷量。按照這個勢頭,比亞迪今年有望沖擊單月出口銷量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