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失意成為了半數以上車企在2024上半年身處中國市場的關鍵詞,但有人失意就一定有人正得意。今年上半年,奇瑞、吉利、比亞迪三家自主品牌成為了市場最大寵兒。從銷量增長幅度和綜合實力來看,三家車企已經形成了自主品牌“新三強”格局。
其中,尤其令人津津樂道的是新三強崛起帶來的馬太效應:與曾經的自主品牌頭部陣營相比,如今排名靠前的車企銷量水平早已拉開更大的差距。仔細觀察便可發現,盡管“不幸”的車企都有大致相似的原因,但屬于奇瑞、吉利和比亞迪的劇本卻并不十分相似。三者以三種不同的發展路線,探索出了各自走向頂點的密鑰。
奇瑞:當“老實人”學會說話
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近年來,奇瑞的崛起速度幾乎不遜于比亞迪。2020年,奇瑞集團全年銷量還處在73萬輛區間,奇瑞汽車銷量則為44.9萬輛,距離彼時“自主三強”中的任何一個都有不小的差距,尚未進入第一梯隊。
![自主“新三強”已定,奇瑞吉利比亞迪做對了什么?](http://www.dfulqf.cn/uploads/image/2024/0717/091F123090.png)
而到了2024年,奇瑞卻只用半年時間就實現了超過110萬輛的銷量成績,相比2023上半年再次增長48.4%,而其中奇瑞四大乘用車品牌貢獻也十分突出,奇瑞控股乘用車業務板塊奇瑞汽車、EXEED 星途汽車、捷途汽車1-6月累計銷量分別為 706767 輛、54447 輛、223555 輛,分別同比增長 41.9%、28.9%、98.9%。
這也意味著奇瑞在乘用車業務領域已用近百萬的銷量水平證明了自己的實力,超越長安乘用車銷量,躋身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三強,正式步入第一梯隊。
![自主“新三強”已定,奇瑞吉利比亞迪做對了什么?](http://www.dfulqf.cn/uploads/image/2024/0717/091F113531.jpg)
拆解奇瑞崛起關鍵詞,首先繞不開的便是海外市場。數據顯示,1-6 月,奇瑞累計出口532158 輛,同比增長 29.4%,蟬聯中國汽車海外銷量第一名。
但與從前不同的是,隨著中國汽車出海步伐的不斷加速,這個“第一名”的含金量每年都在成幾何倍數增長,而在中國自主品牌全面發力海外市場的競賽中,奇瑞卻還能保持“遙遙領先”的銷量優勢,與其在海外的長線積累和“理工思維”都有很深的關系。
尤其是在海外產品的本土化方面,奇瑞對不同國家的開發采用的是理工實驗一般的直接手段,分析客觀市場需求,然后對產品進行相應的改造,最后直接用品質來說話。事實證明,這種“老實人”模式在打開海外汽車市場上作用顯著,奇瑞“理工男”的執著也獲得了應有的回報。
![自主“新三強”已定,奇瑞吉利比亞迪做對了什么?](http://www.dfulqf.cn/uploads/image/2024/0717/091F15Z62.png)
而在今年上半年,奇瑞在中國汽車市場卻不再那么“老實”了,尤其是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領域,奇瑞的表現堪稱“由i轉e”,一邊大大方方地開始展示自己的技術,星紀元ET增程挑戰2100公里續航、31.9米高空墜落等等實驗不僅起到品牌破圈效果,也讓更多人見識到了奇瑞在技術上的強硬。
銷量事實證明,“笨蛋”奇瑞走的真誠式營銷路線,也能打動消費者。而在自身技術實力逐漸為外人所知,銷量也在走向快速上升通道的當下,奇瑞最難能可貴的是還保持著積極合作的心態。
![自主“新三強”已定,奇瑞吉利比亞迪做對了什么?](http://www.dfulqf.cn/uploads/image/2024/0717/091F513D3.jpg)
同樣是在今年上半年,奇瑞在“擴圈”上的努力和收獲均十分矚目。與新勢力,尹同躍與余承東的同臺,使奇瑞成為了主流自主品牌中首個與華為深度聯合的車企;與合資品牌,奇瑞與捷豹路虎的全新合作模式落地,也引起了外界的更多猜測和聯想;與外資品牌,瑪莎拉蒂與奇瑞在技術上的深度合作,讓所有人看到了后者沖擊豪華市場的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