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主一:
談及豐田汽車在中國市場的銷量表現,或許并不像某些人吹噓的那般耀眼。如果你僅僅局限于廣東的幾個城市,可能會因為街頭隨處可見的豐田車而認為其銷量可觀。然而,一旦你走出這些地區,到其他城市轉轉,就會發現其他品牌車輛更為常見,豐田車的普及率其實并不高。
事實上,近年來中國市場銷量冠軍一直由大眾汽車穩坐,而豐田車若要超越本田,對一汽豐田和廣汽豐田來說都并非易事。更不用說與一汽大眾相比了,廣汽豐田和一汽豐田的總銷量加起來,恐怕也難以匹敵一汽大眾。
那么,豐田車的銷量究竟好在哪里呢?或許只能在與馬自達、標致雪鐵龍等品牌的對比中才能稍顯優勢。
至于豐田車的優勢,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其加價銷售的能力。每當新款或改款車型上市,廠家和4S店便會聯手推出加價提車的策略,仿佛不加價就配不上豐田的高貴身份。這種套路不僅限于進口的雷克薩斯,就連一汽豐田的皇冠也不例外。
在動力方面,豐田車在同級別或同價格車型中往往提速最慢。然而,這也有其“獨到之處”,能夠培養車主慢條斯理、不急不躁的駕駛風格。當然,也有新手車主因為缺乏經驗而盲目自信,比如買了雷克薩斯ES200就敢聲稱能秒殺所有2.0T車型。
配置方面,豐田車中低配車型通常不帶倒車雷達,這是其一貫作風。雖然不能說豐田車的配置多么全面高檔,但這也迫使車主自己加裝倒車影像等設備,從而帶動了修車店和改裝店的生意。
在外形方面,豐田車似乎將好看的設計都留給了雷克薩斯。新款豐田車的外形往往被吐槽為“殺馬特風”,缺乏設計感。因此,“外觀殺馬特,動力老頭樂”幾乎成了豐田車的通用評語。
然而,新款TNGA架構的豐田車雖然動力差、空間小、配置低,且發動機容易機油增多,但大多都標配了多個安全氣囊。這也是其一大亮點。
不過,對于豐田車所宣傳的安全性和省心等賣點,我們也不能盲目相信。比如在前不久的遼寧大連和山東煙臺的冰雹事件中,豐田車的后玻璃和車身都遭受了嚴重損壞。這與豐田的造車理念和噴漆技術等方面息息相關。相比之下,其他品牌如大眾、通用以及國產車等并沒有如此慘重的損失。
車主二:
簡單地說,豐田之前靠質量和口碑好,從而保證了銷量。
不過現在的豐田銷量沒以前好了。
質量也一般,優惠少,性價比低。也就剩個保值率,但保值率看情況,如果開個七八年,甚至十年才換車,保值率都差不多了……
對了,豐田沒有像樣的A級車,反觀大眾速騰,本田思域,國產的一眾10-15萬落地的A級車,豐田的A級標桿實在不咋滴。
車主三:
身為近幾年才加入豐田車主行列的我,必須坦誠地說,我并未深切感受到豐田汽車有何超乎尋常之處。
在成為豐田車主之前,我曾是日產車的忠實擁躉,十五年的陪伴讓我對日系車的穩定性有了深刻的認同。當然,豐田的穩定性也在情理之中,畢竟所有日系品牌都難免遭遇設計缺陷和質量問題的挑戰。
提到豐田,其THS混動技術無疑是一大亮點。然而,在當今插電混動技術日新月異的背景下,這套混動技術的優勢已不再那么明顯。但就傳統燃油車而言,它依然是一項相當復雜且穩定的技術。
接下來,我想分享一下我作為豐田車主的一些真實體驗:
車機系統:豐田的車機系統確實顯得相當落后,這似乎也是整個日系車的通病。雖然我個人也不喜歡車內布滿大屏的車機設計,但車機系統也不能太過時。
內飾空間:我認為日系車的空間表現普遍不錯。以我家的亞洲龍為例,雖然內飾裝飾被不少人吐槽,但我卻覺得它別具一格。尤其是中控屏幕,我并不認為它像墓碑,反而更像是一座星際碑。不過,豐田TNGA架構的車型頭頂空間普遍較低,這點略顯不足。
底盤懸架:豐田似乎很少宣傳其底盤懸架技術,但在我看來,它至少達到了及格線。駕駛過程中,我并沒有感受到什么特別之處。
動力表現:作為豐田車主,我幾乎從不談論豐田的動力性能,因為這確實不是它的強項。
操控性能:如果追求操控性能,日系車中還是要看馬自達。
油耗表現:其實日系車的油耗普遍都還不錯,豐田也不例外。
綜上所述,豐田汽車在我心中的形象就是這樣,沒有太多驚艷之處,但也沒有明顯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