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為 pura 70發布,據大量自媒體報道,開售一分鐘秒沒,至于發放多少機器不得知,但就憑這個熱度,相信也不會少,然而,還有好多人對于華為旗艦機的定價產生質疑,今天,僅針對于這個定價我說一下我自己的理解
作為一個IOS用戶看待華為的定價,首先,Pura 70與mate作為華為的旗艦機,其沖擊的是屬于高端用戶市場,所以,在品質與配置方面肯定是要優于nova系列與暢享系列的,這個無可厚非,那么,問題來了,對于很多果粉來說,華為是否有資格與蘋果肩并肩甚至超過他呢?我個人認為,為什么不可以呢?為什么定價不可以超過蘋果呢?旗艦機主打的是品牌效應,品牌效應本身就大于產品本身
那么,很多人會問了,同比配置,Pura 70與mate 60的配置本身并不是特別優于當下市場的蘋果15以及三星(我實在不想提這個企業,但是,也不得不承認三星的手機在當下市場的占比),為什么價格也要比肩呢?是不是拿消費者當傻子買單?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得捋一捋mate 60以及Pura 70問世之艱了,眾所周知,這兩款手機是在美國聯合全世界封鎖華為的情況下問世的,靠著華為聯合國內一大部分小企業共同研發的手機,尤其是Pura 70、國產化甚至一度接近100%,那么這其中,巨大的研發投入是很多企業吃不消的,不光華為要回本賺錢,這其中任何參與研發的小企業也要回本賺錢,一種新的技術研發,那可能就是一條新的生產線與人工培養等等,這些也都是需要錢,所以,華為要活下去,那些成千上萬的企業也要活下去。
那么回過頭來說蘋果與三星,作為一個技術相當成熟的企業,為什么沒有人質疑他們的價格呢?有沒有想過他們的技術、供給、產業鏈、生產線已經相當成熟的情況下,為什么他們不降價銷售呢?拿蘋果做例子,每一代的更新迭代類似于擠牙膏似的,那就證明他們投入的研發費用相對于整個產業來說是非常少的,而且他們的代工廠也分布在印度、泰國、越南等勞動力廉價的地區,所以那些質疑華為的人不應該更優先質疑這些企業呢?但是大家更多的是在質疑華為,這是我非常不理解的,唯一的解釋就是那些人在酸在抹黑,說難聽點就是不希望國產企業崛起,崇洋媚外,覺得一個產品打上進口的標簽就是好!
甚至有很多博主拿著麒麟9010的跑分去評價Pura 70,其實,真的沒必要,這也相當于誤導,不安好心,相較于封鎖之后的華為手機與其他手機比較,全國產化這就相當于我們是一個新生兒,一個新生兒短短幾年時間就已經追趕如此,那就是非常不容易了,華為又沒要你一定得買華為手機,是不是?一個新生兒,你非得拿著大人的標準去要求他?更何況,無論是華為手機問世,還是華為汽車問世、面臨的都是慘無人道的測試……也沒見其他任何一個企業的產品有相同的待遇,所以,這不就是很明顯的雙標嘛?
所以綜上所述:華為手機的定價
1:旗艦機(品牌效應)
2:華為及其聯合眾多小企業需要盈利賺錢繼續研發
3:全新的生產線、合作伙伴、生產鏈等等
4:產品的定位
所以我并不覺得Pura 70貴,倒是很多人,沒有認清自己的定位,明明買一部1000-2000的手機就可以解決日常所有的需求,眼睛非得盯著與自己不對稱的高端奢侈品,這就叫做性能浪費,然后還要抱怨人家賣的貴,更大的一部分人,內心是認為 國產的東西不如進口的,對于這種,是病,得治!#華為新品風云# #華為新品引關注# #想不想買華為呢# #考慮購買華為嗎# #考慮買華為嗎# #華為新品太燚了# #華為新機爆賣# #聊聊華為的新品# #要不要買華為?# #會購買華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