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合資品牌市場份額的不斷縮減,加碼做大自主品牌成為各大車企集團當下的重要抓手。
2024年,在國內汽車市場,自主品牌快速響應轉型趨勢,不斷搶奪合資品牌市場份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披露的數據顯示,中國品牌乘用車2024年的銷量達到1797萬輛,同比增長23.1%,銷量占有率為65.2%,較上年同期上升9.2個百分點。
在此背景下,國內車企集團旗下自主品牌業務增長的幅度令人矚目。其中,中國一汽方面披露的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一汽自主品牌整車銷售81.9萬輛,同比增長14.7%。分品牌來看,2024年,紅旗品牌全年銷量達到41.18萬輛,同比增長17.4%,實現連續7年正增長。解放品牌2024年累計銷售商用車25.11萬輛,同比增長3.90%。奔騰品牌銷售15.08萬輛,同比增長25%。
“紅旗”是中國一汽總部直接管理運營的高端乘用車品牌。一汽紅旗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強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紅旗品牌全年銷量超過40萬輛)這個成績的取得挺不容易,增速超過了整體乘用車市場,在這40余萬輛的銷量規模中,在燃油車領域,我們的總銷量是豪華車品牌的第一名。”
自主板塊均實現正增長
當前,汽車行業正處于激烈角逐中,市場淘汰賽范圍不斷擴大,頭部車企通過在技術研發、制造等方面追求穩扎穩打,表現出了“老牛爬坡”的韌勁。
2024年,中國一汽旗下“紅旗”“解放”“奔騰”三大自主品牌同步發力,使中國一汽自主品牌業務同比增長14.7%。
新能源汽車業務為其銷量增長提供了動能。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一汽全年銷售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33.9萬輛,同比增長41%。
具體來看,2024年,紅旗品牌新能源產品全年累計銷量11.5萬輛,同比增長43.7%。奔騰品牌新能源產品銷售82872輛,同比增長214%,新能源滲透率達到55%。新能源汽車業務的增長,使得“紅旗”“奔騰”品牌2024年的銷量分別實現了17.4%、25%的同比增長。
2024年的商用車市場是承壓的一年。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商用車產銷分別完成380.5萬輛和387.3萬輛,同比分別下降5.8%和3.9%。其中,商用車國內銷量296.9萬輛,同比下降9%。
雖然市場疲軟,但是一汽解放憑借出口以及新能源汽車等業務的增長,2024年全年銷售整車突破25萬輛,同比提升5.1%,跑贏大勢。同時,其在中重卡終端市場份額達到26.6%,穩居國內市場第一。
銷量的增長離不開中國一汽在品牌、產品、技術、研發等方面力圖求變的一系列舉措的支撐。
2024年,基于天工純電平臺和九章智能平臺打造的紅旗新能源產品首發亮相,使其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布局進一步深化。2024年,奔騰品牌全力轉型,鹽城生產基地建成投產,新能源微電車型連續月銷過萬,以“品牌向新、體驗向新、產品向新”為抓手尋求增量空間。2024年,一汽解放青島商用車研發基地如期落成,6DV發動機超級工廠正式投產,國內首款重型商用車缸內直噴氫氣發動機重磅發布,這些舉措使得一汽解放的護城河不斷拓寬。
汽車企業的競爭不是短跑比賽,而是一場馬拉松,殘酷的競爭將繼續上演。業內認為,由于國際市場風云變幻,國內需求有待進一步釋放,2025年整個汽車行業將依然處在“內卷”的生態中。
對于2025年,中國一汽方面有著清醒的認知,并展現出更強的行動力。中國一汽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劉亦功指出,2025年是中國一汽深度調整、向上突破的重要一年,也是加快戰略轉型、建強核心能力的重要一年。中國一汽將繼續堅定不移支持“紅旗”,推動“紅旗”加快高質量發展,奮力邁上50萬輛級產銷臺階。與此同時,2025年中國一汽將與供應鏈伙伴一起,聚焦戰略協同,共同推動供應鏈轉型升級;聚焦技術創新,共同打造明星爆款產品;聚焦成本優化,共同推動全域極致降本;聚焦資源保障,共同提升自主可控能力;聚焦產業布局,共同推動優質項目落地。
市場份額或將進入70%時代
實際上,在2024年,不只中國一汽在自主品牌銷量方面實現同比增長。記者注意到,東風集團旗下自主品牌的銷量在2024年達到137萬輛,同比增長34.3%,占集團銷量的55%,相較2023年比例提升了13%。2024年長安汽車自主品牌銷量超過223萬輛,同比增長6.3%。2024年,上汽集團自主品牌銷量達240.8萬輛,在整體銷量中的占比達到60%,較2023年提高5個百分點。
幾大車企集團旗下自主品牌實現銷量較大幅度增長背后的原因是多維的。
受訪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受益于新能源市場和出口市場兩大領域的規模化增長,自主品牌市場份額不斷攀升。“相較于合資品牌,自主品牌不僅反應更快,而且還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新能源車型,能夠滿足不同層次消費者的需求。與此同時,這兩年自主品牌在電池技術、智能化和續航能力方面取得顯著突破,產品吸引力大幅增強,自主品牌憑借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技術優勢和規模效應,成功搶占了市場,這推高了自主品牌的銷量表現。”
國海證券分析師戴暢分析認為,2024年前9個月,10萬元以內和10萬~20萬元自主品牌份額明顯超過合資,20萬~30萬元自主份額已經與合資接近。30萬元以上市場,自主整體仍有很大空間:其中30萬~40萬元、40萬~50萬元領域自主品牌份額明顯低于合資,但有逼近趨勢,50萬~60萬元區間自主品牌2024年前三季度的市場份額已經接近合資。
2023年,自主品牌乘用車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首次超過合資品牌,達到56%,一改過去合資品牌占主導的市場格局。隨著自主品牌競爭力不斷提升,市場接受度和認可度持續增加,業內判斷自主品牌市場份額還將繼續攀升。
蓋世汽車研究院認為,在中國汽車市場的生態版圖中,2025年或將成為自主品牌加速重構競爭格局的重要之年。新能源賽道的先發優勢,正在轉化為自主品牌全面突破的戰略動能。預計2025年自主品牌有望將市場份額推進至73%左右,同比增長約8%,成為車市增長的主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