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南昌市財政教育支出達150.7億元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近年來,我市持續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辦好每一所“家門口”的學校,打造高質量的教育幸福標桿。
2024年,我市各級財政重點投入財政教育資金,嚴格按照教育領域財政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改革要求,落實教育投入責任,大力促進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全市財政教育支出達150.7億元,其中市本級財政教育支出34.4億元。
家門口“近”享優質教育
去年10月8日,青山湖區6所新建設公辦幼兒園同步開園,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1710個,滿足了周邊市民“有園上,上好園”的民生需求。
“這批新建設的幼兒園充分考慮了周邊居民子女入學需求。”青山湖區教體局成幼股負責人楊騏說,該區通過6個學前教育集團、7個幼教聯盟共同體“手拉手”,示范引領帶動全區幼兒園辦園質量整體提升,構建一個覆蓋全面、布局合理、質量優良的學前教育體系,更好地服務廣大群眾。
2024年,我市投入財政資金8.7億元,重點用于學前教育發展難點熱點項目,并加大對縣區學前教育發展的支持力度,全市新增普惠性幼兒園28所,普惠性園位7860個,學前教育實現從“幼有所育”向“幼有優育”不斷轉變。
在支持學前教育普惠性發展的同時,我市也不斷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在2022年新增35所中小學、幼兒園的基礎上,我市謀劃推進了一批九年一貫制學校建設。
走進南昌十中經開校區,嶄新的教學樓、平整寬闊的操場、智能化的教學設施……一座極具設計感的現代化校園出現在眼前。學校設有48個教學班,提供2400個優質學位,有效地滿足了周邊居民對優質教學資源的需求。
“在課程設置方面,我們開設了20門科技教育特色課程選修課程,成立了科學教育研究中心,推進學生項目化學習,完善科學教育課程體系。同時,在學生社團方面,創立了25個學生社團,其中過半的學生社團是科技類的,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精神、科學素養。” 南昌十中經開校區政教處副主任黃榮說。
投入資金5413萬元用于實施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項目;投入資金1500萬元用于優化縣域義務教育資源配置項目,全市共優化調整鄉村小規模學校303所,妥善安置學生5387人;投入資金9000萬元用于城區義務教育學校建設獎補項目,鼓勵城區加快義務教育學校建設……2024年,全市共投入財政資金87.8億元,重點保障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東湖區、灣里管理局已通過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省級督導評估。
教育資源從量變向質變“躍升”
2025年1月1日,南昌中學正式揭牌。作為我市優化教育資源配置、補齊教育短板的重點民生項目,南昌中學的建設一直備受關注。2024年,全市共投入財政資金19.7億元用于支持高中教育發展。加快高中網點建設,統籌上級及本級資金5.9億元用于市屬高中學校基本建設投入,重點保障南昌中學、行知中學、洪都中學和經開十中四所市政府重點督辦學校建設。
“南昌中學2025年9月將迎來高一新生,探索基礎教育各學段貫通式培養模式,開啟小初高一體化人才培養新思路,樹立南昌教育競爭力新標桿。” 南昌三中(南昌中學)副校長龔新衍說,南昌中學規劃建設60個高中教學班,共3000名學生,依托南昌市第三中學建設,投入使用后將有利于紅谷灘九龍湖片區的經濟社會發展。
南昌中學的建設,是我市著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工作的生動實踐。《南昌市教育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明確,到2025年,南昌將規劃和實施中小學校新建設項目58個、擴建項目15個,合計73個,建成后學位容量新增13.2萬余個,將有效緩解部分區域教育資源不足問題,切實滿足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迫切需求。
學校不僅要“有”,更要“優”。去年,我市財政部門投入資金895萬元用于市屬高中教育質量提升,通過開展“強基實驗項目”、普通高中“雙新”實施項目、學科教學視導團、與知名高校合作成立“南昌中心”等項目,支持我市高中教育優質特色發展。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2024年,全市共投入財政資金9.5億元用于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按規定落實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生均撥款制度。在南昌健康職業技術學院和豫章師范學院新校區基本建設投入的基礎上,另行安排教育事業發展專項資金13096萬元,用于學校實訓基地等學科建設,促進全市高等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