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車組“搓澡”中。據悉,清洗一列16節編組的高鐵列車大概需要10分鐘。
工作中的車底檢測機器人。
車底檢測機器人大大提升檢測效率,減少下半夜作業疲勞導致漏檢的風險。
南都訊 今年春運,深圳鐵路預計發送旅客1117萬人次,同比增幅5.1%。在繁忙的鐵路線上,每個部門各自分工才能保證大家返鄉一路順暢。位于深圳龍華的廣州動車段深圳動車運用所,則是保證進出深圳高鐵動車組零故障的“超級高鐵4S店”。這里除了有高鐵列車“搓澡機”,還有各種“黑科技”加持。
列車“搓澡”
16節編組的高鐵列車10分鐘清洗完畢
剛投入服務不久的CR400AF-AE型復興號智能動臥列車也在今年首次投入春運服務,這款代表著我國最高技術水平的動臥列車,除了保證香港至北京、上海的夕發朝至高速列車服務外,在春運期間還需要“插空”上線擔當高鐵臨客列車。
如何保證它的高質量運行,動車所內早已有著一套成熟、高效的保障流程。
為了保證這款新車型能以最優狀態上線,深圳動車運用所成立了一支專門的檢修隊伍,作業人員相對固定,一級落實專車、專人、專修,同時配足易損易耗件、常用備品備件,并實現動態補倉,保障現場使用需要。檢修人員在對車內檢查時,還會重點對臥鋪鋪位、各種操作按鍵、遮陽簾、盥洗池、衛生間等設備進行檢查。
檢修人員重點對臥鋪鋪位、各種操作按鍵、遮陽簾、盥洗池、衛生間等設備進行檢查。
1月17日早上,南都記者在現場觀摩了一次動車組“搓澡”的過程。剛圓滿完成臨客任務的復興號智能動臥列車,在司機的精確操控之下,以時速5公里的速度緩緩進入位于深圳動車所最南端的洗車線。在列車車頭經過感應裝置的同時,洗車機的噴淋裝置和軟刷自動緩緩開啟,同時對列車的左右兩側進行全面沖水和洗刷。這臺洗車機可以根據不同車型的尺寸自動調整毛刷的角度,清洗一列16節編組的高鐵列車大概需要10分鐘。
在經過洗車機的第一遍洗刷后,列車緩緩進入檢修庫內。此時清潔工人會用長柄軟刷進行第二遍“人工搓澡”,主要針對車身上的頑固污漬和洗車機無法覆蓋的流線型車頭。這種清洗方式不僅極大地提高了清洗效率,而且通過使用回用水洗刷等技術,實現了節能節水。
“千里眼”
監控列車實時數據 減少故障發生概率
春運期間,深圳鐵路客運部門時刻監測著轄區內廣深港高鐵、贛深高鐵、杭深線等各線路的客流需求,實時動態地調整運行圖、加開列車。如何保證每日上線的高鐵列車達標可靠,這對處于后方的深圳動車運用所有了更高的要求。
每天晚上都是動車組集中回庫檢修的高峰時間,深圳動車運用所配屬的各型高鐵列車超過120標準列,因此高效的檢修方式必不可少。
在動車所調度大樓里,無論白天還是黑夜,都會有一名工程師在電腦屏幕前盯著一張中國高鐵的線網圖,線路上布滿了綠色的移動小點,這便是“黑科技”之一的動車組服役期可靠性運維管理系統(PHM),也被稱為“千里眼”系統。
“每一個點代表著一列車,配屬深圳動車運用所的所有列車都可以在這里看到,最遠的車可以跑到北京、蘭州”。當工程師把鼠標移到綠點上時,列車實時關鍵運行數據便一覽無遺,例如軸溫、牽引變壓器和牽引變流器的溫度等。當列車設備出現問題時,綠點便會變成紅點,位于深圳的工程師可以馬上進行遠程協助,或者協調熱備列車上線替換。
有一些不影響動車組安全運行的小問題,也會通過“千里眼”系統上報,在列車晚上回到檢修庫之前,檢修人員便可以根據系統生成的工單,提前準備好相應的零部件和工具,直接在對應車廂的位置等候,從而提高了檢修效率。
數據組班組長劉威向南都記者舉了一個例子,他們通過使用“千里眼”系統的預警數據,實現對空調系統關鍵參數的監控,從而對線上可能發生的潛在故障進行預警。確保了動車組空調系統的高效運行,為旅客提供了一個清新、舒適的旅行環境。
廣州動車段深圳動車運用所副主任黃強介紹道,“千里眼”系統通過實時數據的監控,可以及時發現潛在的問題,并采取預防措施,從而減少故障發生的概率,確保了列車運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時也提高了維護和故障響應的效率。
車底檢測
自動識別60項故障類別 節省超三成人力
在地面檢修人員忙著檢查車上、車外設備的同時,在檢測線的下方還有著一臺特殊的“小火車”在忙碌著,這是深圳動車運用所引入的另一個“黑科技”設備——車底檢測機器人。
高鐵列車的走行系統是列車安全運行的最重要基礎,傳統的車底檢查靠人力進行,維修人員需要鉆進車下的地溝內,彎著腰進行檢查。
而目前采用的第二代車底檢查機器人,則采用智能小車搭載兩個六關節機械臂,機械臂末端搭載高精度彩色4K掃描相機,可對轉向架關鍵部件進行2D、3D及彩色圖像采集。隨后設備通過光譜分析、3D測量等方式自動識別檢查范圍,最后經過深度學習、算法識別后,系統能自動識別部件丟失、螺栓松動、管接頭松脫、齒輪箱部件漏油等共計60項故障類別。
南都記者在現場看到,機器人通過可以遠程實現“一鍵啟動”,在接到指令后,機器人先對車底進行一次從頭到尾的全車“快掃”,隨后再對列車轉向架各部分進行“精掃”。隨著現場機器人兩個機械臂不停地揮舞轉動,一張張照片被同步傳輸到計算機后臺,在對照片經過智能識別后,有問題的部件將用紅框標出。工程師同步對問題進行逐一人工核實校驗,如果碰到存疑的地方,還需要到現場進行現場檢查,確保不留一個漏洞。
據現場工程師介紹,車底檢測機器人檢測項點共有15618個,一標準組列車共拍攝圖片2108張,其中快掃拍攝圖1096片張、精掃圖片1012張。每標準組地溝檢修作業時間由60分鐘壓縮至40分鐘,作業人員由2人看車變成1人復核故障,節省了約36.7%的作業人員。同時還能減低人工疲勞作業風險,減少下半夜作業疲勞導致漏檢的風險,達到人機互補。
春運是對回家之路速度與便捷度的有力見證。千萬旅客能夠踏上安全順暢的歸途,春運動車組能在晝夜不息中保持平穩運行,背后離不開一線維護人員夜以繼日的辛勤付出,以及他們不斷創新的技術與前沿“黑科技”的堅實保障。這些努力不僅極大地提升了旅客的春運出行體驗,更為鐵路春運服務開啟了通往更加安全、便利、高效新時代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