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進行的是一場青少年機器人設計比賽,紅藍雙方分組對抗。他們需要在4分鐘時間內,完成——投球、掛旗幟、掛錐桶、掛機器人4項任務,完成這些動作后取得相應的分數。參賽選手們用熟練的操作賦予機器人以生命,讓機器人在賽場上完成各種高難度動作。
青少年機器人設計大賽冠軍隊隊員 鄭寶杰:重要的就是我們的搭建能力,我們每一輛小車搭建方式都不同,我們要看對手的小車,想一些可以克制他們的辦法,還有就是我們的建模能力,有一些結構需要3D打印件的連接。
一些參賽選手告訴記者,比賽不單單是比技術、比知識儲備和輸出,也在比拼自己的抗挫折能力和心理調節能力。
青少年機器人設計大賽選手 胡睿:自動部分我們很難搶到錐桶和球,應該和隊友多練默契度。
在大賽現場,這個叫“新星行動”的項目吸引了不少眼球。這個比賽以星際探索為背景,雙方選手需要綜合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和機器人技術,來爭奪資源,為信號塔充能獲得勝利。
賽事賽項負責人 沈儒雅:它基于一個面向未來的無人化場景,采用一個無人自動控制的小車,搬運無人星球上的一些基地的礦石、能量碎片。通過對于程序算法的編程和調試,讓機器人能夠實現復雜的運動。
從簡單的機械臂到具備人工智能的機器人,已經顛覆了以汽車工業為代表的傳統制造業。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機器人也將進入更多的新領域,包括人們日常生活。
賽事專家組成員 清華大學教授 劉辛軍:機器人具有顛覆性、多樣性和富有想象力的特點,可以通過技術去摸索,可以跟大家共同協作,去攻克一個難題,在這個過程中會鍛煉學生的想象力、認知力、感悟力。
無人機賽事比拼 展現在實際應用中的無限可能
青少年無人機賽項是本次世界機器人大賽青少年設計類大賽中,以無人機為平臺的賽事。這為廣大青少年提供了一個探索無人機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