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有關自動駕駛的話題再次成為市場的一個熱點,最炙手可熱的莫過于“蘿卜快跑”無人駕駛網約車在武漢開始運營。
需要指出的是,這并不是一個新鮮話題,“蘿卜快跑”早已在多個城市運營,不知為何近日熱度突然陡增,就連百度集團的股價也出現了大漲。
先談談社會關注的問題,無人駕駛將替代傳統的網約車司機、傳統客車司機是不可逆轉的大趨勢,而這種最終的替代,甚至會終結了長達數千年來的一個職業。
在古代,為人駕車者我們通常稱為“車夫”,在那個等級社會“車夫”還算是有一定的社會地位的,畢竟幫助王公貴族駕車,并不是誰都能有這個資格的。而到了近代,拉黃包車的車夫,大多是城市中的窮苦人了。
在改革開放早期,司機是一個令人羨慕的職業,收入頗豐。而今,網約車司機遍地都是,職業再次淪落。
而如今,人工智能的替代,司機這個存在了千年的行當即將消亡。
無人駕駛影響到的不僅是出租車、網約車司機,預計還會沖擊到公交車司機,最終,連駕校甚至駕駛證都可能變得多余了。
要知道,這只是人工智能在傳統交通領域里的影響,AI預計會影響到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當前這個時間節點,想象力都有點匱乏了。
再比如,人形機器人對社會的影響也會很大,甚至是人人都會擁有至少一個機器人,另外一個行當可能也會消失,那就是家政服務行業。
家政能夠做的,人工智能都可以做,比如,恐怕就連月嫂這樣的工作,人形機器人也能勝任。
人工智能對人力取代的焦慮,當前不僅僅只是國內,全世界都存在,可以預見的是,未來5年時間,將會有很多崗位被機器人取代,甚至是千年的行當因之消失。
在大趨勢面前,每個人都是渺小的,你想扭轉潮流無疑就是螳臂當車,面對新變化,要積極擁抱,而不是抱怨。
所謂的時勢造英雄,正因為社會面臨重大變革,反而可能會充滿了一些新的機會,容易讓一部分人咸魚翻身。
中期來看,我們這一代人的確面臨重大挑戰,尤其是正身處被取代相關崗位的人。就人工智能革命本身而言,全球范圍內的觀點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會造成失業,一個是新技術會提升效率,節約成本。
閑閑財經想要說的是第三個觀察,那就是一直以來,我們都是用當前的眼光來看AI技術革命本身。如果我們將時間拉長,然后以“無我”之境去思考這場技術革命。不難發現,人工智能最終替代的并不是人,而是讓人類真正成為人本身。
至少人工智能所解決的一個主要問題是,人類將不再需要靠“出賣體力”來換取生存條件了,人工智能首要替代的是勞動密集型和依靠體力服務于他人的崗位,這會讓人類最終從這一類工作中解放出來。
最終實現的一個目的是,讓每一個人,都有時間去思考人生,追求內心與工作上的相對自由,可以說,人工智能最終的目的是徹底解放人類。這終將是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甚至是一場空前絕后的技術革命。
人類需要的是什么?
不過是物質與精神罷了,倘若人工智能高度發達,在物質問題上,整個社會物質都不會匱乏,高度的物質文明,最終是依靠機器來實現的,人工智能是機器的最頂級模式。所謂的“按需分配”,到時候將會兌現。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崎嶇的,尤其是在這場技術革命早期,還是要面對機器對人工取代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