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長安鎮地區生產總值超過千億元。這意味著,繼佛山市獅山鎮、北滘鎮之后,長安正式跨入了GDP“千億鎮”的行列,成為廣東第三、全國第六座“千億鎮”。
鄉鎮,聯城帶村,是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抓手。“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明確提出,集中資源力量,培育更多全國經濟強鎮。
效果正在顯現,除了長安正式跨入了GDP“千億鎮”,《2024年全國千強鎮發展報告》顯示,廣東有124個鎮入選,數量位居全國第三。
“廣東鎮域的優勢是集聚能量特別大,珠三角發展綜合性大鎮的潛力非常大。”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中國縣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正河認為,廣東是全國唯一擁有3個千億鎮的省,并且珠三角已經形成產業發展的集聚效應,未來更多要素還會集聚,推動產業繼續發展。
為什么是長安鎮?
作為東莞“第一鎮”,2023年,長安鎮GDP實現965.2億元、增長4.5%,邁入“千億鎮”指日可待。
“2024年,長安在去年GDP實現965億元基礎上,再增長5%,穩步邁入‘千億鎮’行列。”2024年2月的東莞市高質量發展大會暨“百千萬工程”現場推進會上,長安鎮黨委書記葉孔新明確表示。
長期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長安鎮沖刺千億最大的底氣和動能來自電子信息產業。
“國內手機出廣東,廣東手機出東莞,東莞手機出長安”——全球每年生產的智能手機中,每8臺就有1臺產自長安;這里平均每分鐘就有195部智能手機出產。
這并非一夕之功。早在1995年,段永平從中山來到一江之隔的長安鎮,創立了步步高電子工業有限公司。從最初生產DVD、復讀機等電子產品,到發展出手機品牌OPPO、vivo,長安鎮完成了最初的工業基礎積累。
在新一輪產業變革中,長安鎮敏銳抓住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大潮,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逐步嵌入全球產業鏈,迅速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信息和智能手機生產基地。
在81.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長安鎮孕育出全球手機頭部廠商OPPO、vivo兩大巨頭,形成了千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上下游配套企業超過1000家,其中規上電子信息企業226家,相關從業人員超過20萬人。
通信領域大多零部件需要用到模具,模具的質量直接影響到產品的質量。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產生溢出效應,為模具產業提供了廣闊市場和空間,讓后者成為長安經濟發展又一“主引擎”。
經過多年培育,長安五金模具產業已經形成集聚規模,全鎮擁有五金模具生產企業1600多家,個體工商戶近1萬戶,擁有5個五金模具專業市場,年交易額超過160億元,2023年長安全鎮規上機械五金模具業產值達423億元,“世界模具看中國,中國模具看長安”已然成為行業共識。
除千億級的電子信息產業、500億級的五金模具產業外,長安鎮還培育出智能視覺、新能源汽車配套、電子大健康三個百億級新興產業集群。
以東莞不到3.3%的土地和10%的人口,長安鎮創造了全市8%的生產總值、10%的經營主體、10%的工業總產值以及20%的進出口總額。
超強的工業“底色”成為長安鎮躋身千億行列的最大“底氣”,夯實東莞“萬億之城”的產業根基。
“千億鎮”何以領跑?
長安鎮“破千億”之前,廣東就已經誕生兩個“千億鎮”。
早在2017年,佛山市獅山鎮就成為全國首個GDP超千億元的鎮。2023年GDP超1300億元,工業總產值向5000億元進發。
緊隨其后的北滘鎮,2022年GDP突破1000億元,成為廣東第二個“千億鎮”。北滘占地面積僅92平方公里,這意味著北滘鎮每平方公里產生的GDP高達11億元。
智谷趨勢首席研究員黃漢城觀察發現,在過去沿海城市興起的“退二進三”大浪潮中,每一個“千億鎮”都堅持制造業當家,至少有1到2個代表性產業集群。
在336.24平方千米鎮域面積內,獅山鎮形成了汽車整車及零部件制造、高端裝備制造等6個年產值超百億元的產業,擁有工業企業1.5萬家,集聚了大眾、本田、豐田等汽車業巨頭企業。
除了汽車整車及零部件制造,獅山鎮還擁有高端裝備制造、光電、新材料、有色金屬、生物醫藥等五個年產值超百億元的支柱產業。
北滘鎮最早從鄉鎮企業起家,靠特色制造業走出了鎮域經濟崛起的新路徑。目前已建成全國規模最大的空調、電飯煲、微波爐、電風扇、飲水機生產基地。目前北滘鎮家電業產值突破3000億元,年產家用電器超過2億件,約占全國家電產業總產值的10%。
在佛山3萬億元工業總產值中,獅山鎮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4000億元,北滘鎮規上工業總產值約5000億元,這兩個鎮的工業總產值就占據佛山工業總產值的近三分之一。
由此可見,“千億鎮”的出現,是基于產業的成功;產業的成功,是基于集群的打造;集群的打造,則是龍頭企業引領的結果。
就像長安鎮擁有OPPO、vivo兩大巨頭一樣,獅山鎮紅星村轄區就是一汽—大眾汽車南方生產基地所在地,北滘鎮培育出美的集團等世界500強企業。
“除茅臺鎮外,全國其他幾個‘千億鎮’都位于長三角、珠三角的核心位置,享受到了上海、深圳、廣州等一線城市的輻射,處于各類生產要素交換的前沿地帶,相比內陸城市更深入地參與到全球產業鏈分工中,身處大都市圈是它們能夠脫穎而出的有利條件之一。”黃漢城表示。
從地圖上看,長安鎮位于東莞市最南端,東鄰深圳經濟特區,南臨珠江口,西連古塞虎門,是廣州、東莞與深圳交通往來的咽喉之地,成為最早接受電子信息產業轉移的區域。
獅山鎮位居廣佛經濟圈核心位置,能夠有效接收廣州汽車制造業的輻射,將汽車配件的產業基地優勢最大化發揮。一汽-大眾生產基地就與本田汽車的零部件公司毗鄰,形成整車加零部件的生產格局。
“廣東3個‘千億鎮’體現了珠三角西岸裝備制造業,東岸電子信息產業兩大產業集群的布局。”黃漢城說。
還有誰有望沖刺?
“千億鎮”的經濟體量,放在中西部來講相當于一個地級市的經濟體量。
充分的經濟空間集聚起了大量人口,所以“千億鎮”都是人口大鎮。如獅山鎮超過90萬人,長安超過80萬人,長三角的兩個“千億鎮”楊舍鎮、昆山玉山鎮均超過50萬人。
在相對有限的土地上,人口密度高有利于思想的傳播和交流,可以在“一杯咖啡的時間”里碰撞出更多科創的火花。
每一個“千億鎮”的出現,意味著該地區經濟的快速增長和發展潛力的釋放,會加速所在城市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廣東逐步發展“一鎮一品”的鎮域經濟,培育出一大批特色產業集群。如今,各具特色的專業強鎮折射出廣東極具活力的經濟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