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就任上汽通用汽車總經理5個月后,1月13日,盧曉首次帶領新管理團隊集體亮相,包括負責營銷的副總經理薛海濤、負責軟件研發的副總經理王晨東以及上汽通用汽車旗下最具競爭力的資產——泛亞汽車技術中心的執行副總經理王從鶴。除了總結2024年的成績,盧曉還釋放了2025年上汽通用的一系列產品和技術輸出計劃,他表示,不滿足于2024年的公司轉型速度,希望在新能源和智能化轉型上盡快回到行業第一梯隊。
2024年總銷量同比并未增長,但在下半年連續多個月快速反彈,上汽通用汽車的發展狀態引起眾多關注。上汽通用汽車在2024年有四個顯眼的標簽:最難轉型的合資車企、“一口價”下銷量六連漲、經銷商網絡不減反增以及“掌控技術話語權”。
2025年的中國汽車產業,技術競爭力的決定意義將進一步凸顯,盧曉很清楚接下來的路并不好走。但他表示,上汽通用汽車在最新技術應用上“起個大早趕個晚集”的遺憾不能再發生。2025年上汽通用汽車將繼續保持“聽勸”姿態,把真正適應中國市場的最新技術精準投放。盧曉透露,決定這一計劃成敗的“尚方寶劍”已經緊握在手。
“從2025年起,上汽通用新車型的產品定義將由上汽通用和泛亞自己主導,100%圍繞中國客戶需求展開。”盧曉稱,這一具有決定意義的話語權變更,將為上汽通用打通“任督二脈”,形成從需求、研發到營銷和銷售終端的良性循環,避免此前脫離用戶需求和體驗談技術的覆轍。
按照計劃,以“電動化、智能化和高價值化”為目標,上汽通用汽車2025年將推出12款全新新能源車型,這些車型都將誕生在專為中國市場打造的全新一代超級融合整車架構上。上汽通用也將以此為支點,開啟回歸第一梯隊的反攻路途。
借新架構回歸第一梯隊
“2024年我們最滿意的是銷量,經銷商終于開始賺錢了,信心也回來了。第四季度公司利潤回正,經營進入到良性循環。“盧曉稱,雖然按照2024全年累計終端銷量67.3萬輛(含出口)的成績,上汽通用汽車2024年仍停留在了國內合資車企的第二梯隊,但銷量上的先抑后揚成了其中的亮點。
按照盧曉的總結,在月銷量六連漲實現筑底反彈后,目前上汽通用汽車的基本面是:主力新車完成升級換代、“一口價”營銷策略穩步推進,此外,生產效率、組織架構、渠道網絡、運營成本等各維度都已完成初步優化。
清理完積弊后的全新組織架構和供求關系,成為上汽通用汽車2025年反攻的起點。趁著六連漲的熱度將全新技術體系推向市場,重塑技術競爭力,并成為合資2.0時代的“領頭羊”,是上汽通用汽車2025年的主要目標。
2025年上汽通用汽車將聚焦產品技術的研發和落地。產品層面,將推出12款新能源車型,覆蓋純電、插混和增程細分市場。技術層面,全新一代超級融合整車架構將是用來與新能源第一梯隊展開競爭的“殺手锏”。
“2024年最不滿意的是公司轉型速度慢,自我變革不夠徹底。2025年,要借助全新一代超級融合整車架構,更快地推新車。在新能源和智能化轉型上盡快回到行業第一梯隊水平。”盧曉稱。
以超級融合整車架構為基礎,上汽通用在2025年還將實現三大技術域的迭代升級,包括奧特能2.0多元驅動平臺、全新一代智能座艙平臺以及全新一代智能駕駛平臺。
與國內新能源汽車動力多元化的趨勢相呼應,從2025年起,上汽通用的新能源動力平臺——奧特能平臺將從純電驅動升級為多元驅動,奧特能2.0平臺同時支持純電、插混和全新的增程技術。在純電方面,上汽通用與寧德時代合作開發的6C超快充磷酸鐵鋰電池將在奧特能平臺上實現行業首發,該電池僅需10分鐘即可快速補能超過350公里。
在插混方面,2024年推出的全新一代PHEV“真龍”插混系統將在2025年得到更廣泛的應用,該系統助力別克GL8在2024年創下銷量新高。作為最早推出插混技術但未成功對接上消費節奏的車企,上汽通用汽車將借新的插混系統彌補錯失的市場。
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是上汽通用汽車想要顯著提升存在感的領域。盧曉宣稱,2025年的目標是從智能化的追趕者躋身行業智能化第一梯隊。他介紹說,全新智艙和智駕平臺都將實現芯片的升級,同時,備受推崇的“端對端智駕大模型”也將在全新智駕平臺上實現部署,帶來“門到門”的智駕體驗。
打造爆款是上汽通用汽車快速提升競爭力、回升第一梯隊的主要思路,這一點在別克GL8單品上已經被印證。“上汽通用汽車擁有一個完整的系統鏈路,只要我們能把這樣一條鏈路打通,變得更高效,2025年就一定能夠推出大單品、爆款。”盧曉認為,體系能力是上汽通用汽車最強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是一般企業短期之內無法復制的,這也是打造爆款的基礎。
產品定義權歸于本土
“脫離市場談技術”是上汽通用汽車走過最彎的路,也是摔過的最重的跟頭。因此,在不缺技術的前提下,如何精準地實現技術的有效商業化,是上汽通用“糾錯”過程中的最大課題。
2024年,盧曉從泛亞汽車技術中心執行副總經理調任上汽通用汽車總經理,從研發崗位轉向整車管理崗位后,盧曉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通產品研發和市場營銷兩個環節,讓產品開發不再是脫離市場需求的閉門造車。
針對2025年如何提高轉型效率,盧曉強調“研發和營銷的互鎖仍需加深”。“自我革新方面,上汽通用現在把營銷和產品互鎖綁定,從組織架構上進行調整,確保開發需求和主導權更集中。要從用戶需求出發打造爆款、大單品”。
事實上,技術與市場需求的脫節是合資車企的通病,也是自主品牌得以在過去十年不斷搶占市場份額的主要原因。產品開發和定義須由股東雙方一步步協商的機制,導致決策遲緩、錯失良機。為改變這一被動狀態,上汽通用率先實施了變革。
盧曉高調宣布,從2025年開始,上汽通用新車型的產品定義都已由上汽通用和泛亞自己主導,100%圍繞中國客戶需求展開。同時,上汽通用汽車所有車型的數字化功能,100%由上汽通用本土的軟件及數字化中心進行開發。這是合資車企獲得的首個產品開發主導權,上汽通用泛亞研發中心的實力是承接這一主導權的基礎。
“過去我們開發新品的過程比較慢,開發一款新品大概要48到52個月。現在,產品定義和技術開發由上汽通用和泛亞主導,使我們能更快地應對市場變化。”上汽通用汽車泛亞汽車技術中心執行副總經理王從鶴表示,2025年研發團隊仍將主打“聽勸”,聽用戶和市場的勸,打造中國消費者真正需要的產品。
在上汽通用汽車副總經理王晨東看來,產品定義權歸于本土團隊后,智能化功能的開發將深受其益。“在大家眼里,假如智駕沒有到L2++,這個公司就不叫智能化,就被貼上了‘一般’‘沒有到最高水平’的標簽。”王晨東說,實現更全面的L2++,需要兩個非常重要的支持:第一,L2++智駕技術一定要基于新能源車型;第二,要有“在中國,為中國”的技術策略,因為外來的技術沒有辦法在中國的道路上實現更好的智能化。
“到了2025年我們有很多的新能源轎車,SUV、MPV都會出來。另外L2++的開發,不光在全球的平臺,在我們自主的平臺,都會有中國的技術力量,由我們本土的團隊來共同開發這個系統,確保我們的系統在短期內可以快速推出、不斷迭代。”王晨東表示。
至于還有兩年就到期的合資公司何時會續約,盧曉表示:“上汽集團和通用汽車全面支持上汽通用的轉型發展,目前我們已制定了面向未來可持續健康發展的一攬子計劃,包括未來10年的產品型譜已經在規劃當中。”
在向市場傳遞反攻信心的同時,主導營銷的薛海濤并未掩飾擔憂,他表示,每年的3月到4月是車市價格戰兇猛開啟的時候,2025年也需要做好心理準備。2025年一開年,國內眾多車企就啟動了又一輪補貼,上汽通用汽車同樣展開了行動。在2024年底到今年初,為了避免用戶可能錯過補貼窗口,上汽通用連續推出了凱迪拉克和別克的國補地補兜底保障,搶在農歷春節之前對接一波消費需求。薛海濤同時透露,上汽通用汽車會長期堅持做統一價格的邏輯體系。這意味著,2025年“一口價”模式仍將持續。
目前來看,無論是產品開發還是營銷模式,上汽通用汽車都在推進前所未有的變革。雖然2025年,合資車企都將不得不以更深度的本土化來推進轉型,但從本土權限來看,上汽通用團隊拿到了靈活決策的先手,這一優勢將在其接下來的反攻之路上起到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