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最早提出發展未來產業的省份之一,河南在2021年就提出要加快未來產業破冰搶灘,謀劃培育新質生產力。
未來產業正在怎樣譜寫河南的未來?頂端新聞《豫見未來產業》系列報道,一起來看看,河南如何領跑新賽道、搶占新藍海。
此篇探秘:河南未來制造產業。
頂端新聞記者 金艾琳
機器人被譽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是人工智能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重要領域。
從汽車生產線上的高效組裝,到電子產品制造中的精細加工,都離不開機器人的身影……機器人產業,已悄然滲透至制造業的各個角落。
然而,這只是冰山一角。未來制造領域,機器人所代表的高端儀器裝備在一定程度上將成為核心驅動力,也是各地重點發展的戰略領域、競相布局搶占發展戰略的制高點和最前沿。
作為中部地區的經濟大省,河南憑借其深厚的工業基礎、豐富的人力資源和優越的地理位置,正積極投身于未來制造領域的角逐之中。
【做機器人,不能抽象】
落地、落地、還是落地,這是采訪林杰他提到最多的一個詞語。
身為鄭州人的他,2019年辭去德國的工作,與一群朋友一起歸國創業,創立中原動力智能機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原動力”)。如今的中原動力,專注于具身智能領域的關鍵技術,包括從底端關節模組到上層算法等方面。
為何選擇具身智能相關的領域?林杰坦言,在國外求學與工作期間,受到家鄉招商引資熱情的感召,選擇了這個領域。
經過幾年的研發和攻關,中原動力多項技術已經落地,產品開始量產。
拿3D工業相機為例,這個類別的產品已經成為產品矩陣,并非單一性能的產品,矩陣里的產品可以應對工業領域不同條件、不同場景的需求。林杰告訴頂端新聞記者,這個類別的產品依舊在迭代升級中。
“踩坑必然,你自己的想象可能跟客戶的訴求不一致。或者說這個產品出現的時間節點不對,早了晚了都不行,說白了你的產品出現要正好跟目前這個時間段客戶的需求能夠契合。”林杰告訴頂端新聞記者,或許一些概念聽起來抽象難懂,但從技術落地到產品、產品變成商品、商品得到市場認可,這個流程跑通,才能真正意義上成為一家科技公司。
從歸國創業的“落地”到產品的“落地”,拒絕抽象,一直成為林杰在面臨市場競爭時堅守的準則。他深知,創業并非紙上談兵,從最初選擇在國內扎根發展,組建專業團隊,每一步都腳踏實地,容不得絲毫虛幻。
【研發才是護城河】
在2024世界機器人大會上,曾提到這樣一組數據:
截至 2024 年7月,我國持有的機器人相關有效專利已超過 19 萬項,占全球比重約三分之二。中國已連續11年成為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近三年新增裝機量占全球一半以上。
可以看到,機器人的市場競爭,并非幾年前一樣“眾星捧月”,而已經進入了“群雄逐鹿”的時代了。
“首先還是要選擇賽道,這是一個比較關鍵的點。還有就是我們正在對一些高端的這種客戶和應用場景的解鎖,這其實就是證明中原動力的實力了。”林杰說,這兩年開始接觸一些航空航天類別的客戶,以往都是南方的公司來談合作,現在也有河南的公司進入到這個市場競爭當中了。
近年來,除了制造領域高“智”化越來越普遍,具身智能的發展,也讓智能制造與具身智能的深層次融合變得更加緊密。
“沒有自己的核心硬件,沒有自己的核心算法,大量的集成商企業會被客戶壓價,競爭力都不強。”林杰說。
如今這個科技驅動發展的時代,這一現象尤為凸顯。眾多集成商企業因缺乏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只能在產業鏈的下游徘徊,被動地接受客戶的價格擠壓。
核心技術,才是企業真正的護城河。對于具身智能領域來說,擁有自主研發的核心硬件,意味著企業能夠精準把控產品性能與質量。從底層的傳感器設計到執行器的優化,每一個環節都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進行定制化調整。
展望未來,具身智能的發展前景極為廣闊。以人形機器人為例,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8年中國具身智能市場調研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顯示,至2024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約27.6億元。到2029年,該市場規模有望擴大至750億元,占據全球市場的32.7%。
就河南而言,對于具身智能的布局也頗具前瞻性。
2024年,河南省科學院牽頭建設中豫具身智能實驗室。作為圍繞具身智能系統展開研究與應用的高能級創新平臺,中豫具身智能實驗室聚焦多模態大模型、機器人技術、工業具身智能、醫療具身智能和服務具身智能五大研究方向。
此外,在2024年8月舉行的全省數字化轉型推進會議上,《河南省具身智能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7年)》正式印發,明確了發展方向和支持措施。
【聚焦未來制造,河南的戰略布局與突破】
近年來,河南省將機器人產業納入到“7+28+N”重點產業鏈,大力開展機器人和數控機床產業鏈行動,并先后制定《河南省培育壯大機器人和數控機床產業鏈行動方案(2023—2025年)》《河南省具身智能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7年)》等文件。
中原動力的發展,是河南機器人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也是未來制造延伸的生動注腳。
2024年召開的河南省未來產業發展工作會議,對培育發展未來產業作出部署。
在培育發展未來制造產業上,河南聚焦人形機器人、高端儀器裝備等賽道,加快推進龍門實驗室、鄭州智能傳感谷等建設,突破高精度傳感等關鍵技術,開展示范應用,不斷提高制造業智能化、精益化。
當下,河南擁有50多家機器人重點企業,涵蓋整機、核心零部件和系統集成等環節,組建中豫具身智能實驗室,為發展人形機器人提供了技術支撐。此外,河南智能傳感器、電力設備狀態監測儀器等高端儀器裝備在行業內處于領先地位。
2025年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河南將突出未來產業培育”。要求瞄準人形機器人、高端儀器裝備等賽道,開發具身智能整機產品,建設鄭州智能傳感谷,培育壯大未來制造產業。
在產業轉型升級的浪潮中,河南產業巨輪正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