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組新鮮出爐的統計數據顯示著廣東經濟發展的新亮點。2024年,廣東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城鎮新增就業超143萬人,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110萬人的年度任務。持續涌入的勞動力、超大規模市場、不斷提升的就業認同感與連續36年位居全國第一的經濟總量,是廣東經濟“穩”與“進”的真實寫照。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區域經濟活力的重要指針。高質量充分就業能夠與經濟高質量發展之間形成強力共振與和諧共促,打通區域能級提升的正向循環。GDP作為衡量經濟活動總量的指標,直觀反映出經濟體的發展規模和發展速度;而就業則直接關聯到勞動力市場的健康狀況,是評估經濟發展質量的關鍵指標之一。越接近充分就業,勞動參與率就越高,社會整體的人力資本就越能得到充分利用和挖掘,整體經濟的質量成色就越足,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和提升自我價值的追求就越能夠得到滿足。
交出亮眼的就業答卷,廣東憑什么?“東西南北中,發財到廣東”,廣東的底氣又在何處?
首先,勞動力流動是“用腳投票”的結果。在當前,勞動力作為最重要的生產要素,逐漸擺脫地理空間和區域文化的限制,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優化配置。區域發展水平永遠是勞動力投票的重要依據,經濟活力高,提供的就業崗位自然就多,發展潛力和上限就越高。那么經濟多年雄踞全國榜首的廣東,自然就成為勞動力在選擇和流動時的首選之地。
其次,勞動力流動要考慮包容性。一方面,廣東開放包容、踏實肯干、實事求是、敢闖敢為的精神在全國范圍內享有盛譽,為很多外來務工人員消除了一些潛在顧慮;另一方面,廣東不僅有“高大上”的一面,更有“接地氣”的一面,甚至“接地氣”已經成為廣東就業的一塊“金字招牌”。很多年輕人和應屆畢業生,看重的就是廣東勤勞肯干、踏實厚重、不攀不比的良好氛圍。
第三,勞動力流動要考慮性價比。整體來看,廣東的平均就業報酬能夠滿足相當一部分來粵打工群體的預期。同時,廣東在吸引外來人口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積極的政策和法規,例如放寬落戶政策、提供創業扶持、鼓勵人才引進等,通過送資金、送政策、送服務,進一步實現了就業穩、指標穩、用工穩。最后,廣東戰略性新興產業全面發展,未來產業前瞻布局,傳統產業融合提升步伐加快,眾多明星企業和一線企業齊聚在此,為不同層次和不同需求的勞動者提供了施展才華的舞臺和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