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訊(記者 梁柯志)7月10日,深圳某高端住宅在阿里資產平臺以單價50萬/平米成功拍賣一事沖上熱搜,引發市場對房地產走價格走勢及抵押物價值的關注。
阿里資產拍賣信息顯示,該房產為深圳南山區華僑城純水岸(十一期)一棟建筑面積為463.91平方米的別墅法拍房,以2.32億元總價成交,折合單價約50萬元/平方米。
此次拍賣只有兩名買家參與競拍,但吸引了超過3.8萬人圍觀。這棟別墅起拍價為2億元,每次加價幅度為100萬元。在經過33輪激烈競拍后,最終以單價50萬元/平方米成交,據稱創下深圳法拍房的新紀錄。
7月11日,華南某資產管理公司負責人對財聯社表示,517等政策對樓市成交和回暖有幫助,目測效果還有待展現。不過,現在的市場氣氛的確好于去年。近期深圳、廣州有高端二手樓高價成交的信息,還是個案為主,尚不構成普遍現象。
不過,對于房地產成交和走勢,該人士較為樂觀,他認為,雖然近期廣深高端成交個案或許有“自己的故事”,但是手握資金的高凈值人群對市場的判斷肯定不會同步統劃一,總會有人先行下場,而且從過往來看,每次大轉變之前,總會有部分人會帶頭先吃螃蟹。
價格預期拐點未到,銀行重建資產清收隊
上述資產公司人士認為,地產估值的拐點尚未到來。作為資產管理公司,目前接受地產類不良資產還是非常謹慎。為對沖風險,會對資產包折扣要求高一些。目前市場大銀行出包比較慢和少,而且規模比較大,動輒幾十億,一般的AMC不敢隨便接也不好消化;中小銀行如城商行、農商行出包量會多一些,但是相對而言資產質量會差一些。
近日,銀登中心發布了《2024年二季度不良貸款轉讓試點業務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二季度,不良貸款轉讓明顯提速,掛牌量和掛牌業務規模環比出現大幅增長,個人不良貸款批量轉讓成交業務規模更是激增547.67%。
不過,數據顯示掛牌轉讓試點的規模并不大。二季度,個人不良貸款批量轉讓業務掛牌107單,成交業務規模278.5億元;在對公不良貸款轉讓業務方面,單戶對公業務成交掛牌數量為50單,成交業務規模77.6億元,相較一季度的105.3億元環比下滑26.31%。
7月11日,華東某股份行風險管理業務人士對財聯社表示,上半年利潤指標有壓力,同時,政策和總行要求不良貸款自我消化為先、為主,不要隨意出表。其次,地產抵押物的前景不明朗,市場價格偏軟,即使外包折價比較大,干脆自己來清收。今年以來,該行擴大人力規模來處置容易處理的不良貸款,盡可能回收資金。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某銀行5月31日公告稱,面向全國引入7個催收崗位的高級人才。不僅要求具備豐富的催收技巧,還要求能夠獨立主導催收技巧培訓及催收任務指標的達成。
蘇農銀行近期重點招聘除金融科技條線之外,以往少見的訴訟經理、委外管理經理和電催經理等相關崗位赫然在列,負責催收和委外催收管理。
地產新政緩慢發力,市場總有先吃螃蟹者
在517政策下,華南地產市場二手成交也出現暖風。
據廣州市房地產中介協會數據,6月全市二手住宅網簽量為10456宗,環比增長33.4%,是今年以來首個網簽量破萬的月份。深圳市房地產中介協會數據顯示,6月全市二手房交易量為5309套,同比增長66.3%,創近40個月新高。
上述銀行人士認為,據了解目前各地二手成交相當一部分是因為業主降價的原因,對市場有促進,但是從房產評估價值和銀行抵押物價值的角度,其實并不是友好的信息。因此,后續還需繼續觀望市場情況。
進入7月,二手成交數據有高位回落的情況。克而瑞地產研究發布的數據顯示,上周(7月1日-7月7日)15個重點監測城市二手房成交面積179.5萬平方米,環比下降17%,同比增長20%,成交套數總計18378套,環比下降17%,同比增長23%。
從數據環比來看,重點監測城市成交跌多漲少,如北京成交沖高回落,環比降幅多達43%;但是,同比來看,6成以上城市成交規模高于去年同期,如深圳二手房成交面積11.0萬平方米,環比下降2%,同比增長105%。
對于房地產成交和走勢,上述資產公司人士較為樂觀,他認為,雖然近期廣深高端成交個案或許有“自己的故事”,但是手握資金的高凈值人群對市場的判斷肯定不會同步統劃一,總會有人先行下場,而且從過往來看,每次大轉變之前,總會有部分人會帶頭先吃螃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