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超越燃油車?這聽起來雖然有些不可思議,但卻在2024年4月成為事實。根據乘聯會發布的數據顯示,4月上半月,中國車市新能源車的零售滲透率已達到50.39%,購買燃油車的人正式成為少數派。當然,有一點需要指出的是,這里面說的新能源車不是僅僅包括純電動車,還有插電混動和增程式電動車型。
回顧中國新能源市場的發展,從2005年到201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用了10年,滲透率才突破1%。從2016年到2019年,3年多時間,滲透率提升到了5%。從2020-2024年,4年多的時間,雙周滲透率提高到了50%,2020年中國制定的2035年滲透率超過50%的目標將提前實現。
新能源滲透率突破50%是中國綠色交通轉型的顯著標志,意味著新能源汽車已經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成為消費者出行的新選擇,也反映了消費者對綠色出行理念的認同與接受。很多消費者主動選擇新能源車,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新能源車技術升級、價格門檻下探,同時,國內成品油價格處于高位,也讓很多普通消費者主動選擇新能源車。以目前情況來看,新能源取代燃油成定局。
曾經,國內車市是德系與日系主導的市場,德系車的優勢在于動態性能、安全性,而日系車則依靠低使用成本打天下。但隨著新能源車的出現,日系車也丟掉了低使用成本優勢,這也直接導致日系品牌在國內市場出現銷量下滑。乘聯會公布的銷量數據顯示,在2024年3月車企銷量榜中,僅有一汽豐田一家車企上榜,但銷量同比跌幅達到7.2%,其月銷量僅有5.78萬輛,不及比亞迪的四分之一。幾年前,中國品牌依靠價格和配置優勢,讓韓系車在中國市場潰敗,如今,中國品牌新能源車又讓日系品牌逐漸淪為二流。一些原本是合資品牌的經銷商,也迫于經營壓力變成了自主車企的經銷商。
站在消費者的角度考慮,他們主動選擇新能源車,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以比亞迪為首的中國車企全面加盟插電混動市場。相比傳統燃油車,插電混動車型是現階段燃油車的最佳替代品。“可油可電”的特性,讓他們同時擁有純電動車的低使用成本和燃油車的便利性;同時,相比增程式電動路線,插電混動車型還在長途高速行駛時,擁有更好的燃油經濟性。
除了產品力的提升,價格門檻下探也是新能源車銷量提升的關鍵。以比亞迪為例,在全面掌握核心技術和年銷量達到300萬輛級別之后,比亞迪也獲得了新能源車的定價權。今年初,為了全面提升車輛的綜合競爭力,比亞迪對旗下主力車型價格進行調整,進一步拉動了新能源車銷量的上漲,并在今年4月實現新能源車滲透率超過50%。面對中國新能源車的持續走強,日系車企也被迫開啟降價沖量模式自救。
小貓心藍觀點
如今的中國車市很卷,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隨著購買力提升和消費觀念日趨成熟,國內消費者在購車時已經不再盲目迷信國外品牌,,而是更偏愛符合自己需求的車型,這也是中國品牌銷量走高的原因。隨著新能源滲透率不斷提高,相關產業鏈也得到了蓬勃發展,包括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零部件的制造,以及充電設施的建設與運營。這不僅為就業市場創造了更多機會,也促進了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