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電 (記者 韓章云)為期6天的2024世界機器人大賽總決賽16日在河南鄭州開幕。比賽間隙,國內知名專家學者就我國機器人產業現有短板、未來發展方向及行業人才培養等問題展開討論,為機器人產業健康發展獻策。
機器人被譽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當前,各地紛紛布局機器人產業,搶灘機器人賽道。
圖為河南鄭州一家企業研發的智能輕焊機器人。韓章云 攝
中國電子學會第十一屆理事會副理事長張峰表示,過去十年,全球機器人產業發展迅速,我國機器人產業實現“從小到大”“從大到強”的歷史性跨越。他介紹,我國機器人科技創新加速突破,減速器、控制器、伺服系統等關鍵部件日益完善,焊接、噴涂等工業機器人,手術、物流等服務機器人整機性能和安全水平持續提升。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7月,我國持有的機器人相關有效專利超過19萬項,約占全球比重的2/3。同時,我國已連續11年成為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服務機器人在家庭服務、醫療康養等領域實現規模化應用,特種機器人在空海探索、應急救援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就河南而言,該省近年來將機器人產業納入28條重點產業鏈,形成以鄭州、洛陽、新鄉為核心的規模發展態勢,在工業機器人、特種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等領域擁有一批專精特新企業,實現產業鏈細分領域、關鍵環節的重要突破。僅鄭州,預計今年的產業規模將超過100億元人民幣。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平指出,當前,我國通信技術發展迅速,推動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但也應看到在基礎理論研究、芯片研發與制造等方面的短板,應加強對這些領域的研究。他也強調,當下的機器人并非如科幻電影中那樣無所不能,人類研發機器人是為了去做人類做不了的事,并非與人類競爭,這應是機器人研發的一個重要倫理基礎。
圖為2024世界機器人大賽總決賽參賽選手操控無人機進行比賽。韓章云 攝
本次大賽總決賽設置了多個無人機相關賽項。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行學院教授章文晉看來,低空飛行器和機器人共享著眾多核心技術,如人工智能、機器學習、電池能源管理、物聯網以及高精度傳感器等,飛行器可視為一種特殊形式的“飛行機器人”。他認為,這種跨界融合不僅拓寬了機器人的應用場景,也為低空經濟發展開辟新道路。
以賽促練,以賽育人也成為多位業界人士的共識。中原工學院校長夏元清表示,世界機器人大賽吸引眾多青少年選手參與,有助于發現、挖掘、培養人才,推動我國科技創新事業發展。他提到正在籌建的河南電子科技大學,通過引進全國乃至世界范圍內的知名專家,將為河南的科技人才培養注入新的活力。
世界機器人大賽創立于2015年,十年間,累計吸引全球2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50余萬名選手參賽,被譽為機器人界的“奧林匹克”。2024世界機器人大賽總決賽由中國電子學會與鄭州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共有1.1萬支賽隊、1.9萬名選手參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