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北京亦莊”)1月15日宣布,2025年北京市將舉辦世界人形機器人“一會一賽”。 “一會”是指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北京擬于今年8月舉辦以人形機器人參賽為主的主體賽事和以人機互動為主的外圍賽事。其中,主體賽事包括田徑、足球、應用場景、綜合技能等大項。“一賽”是指機器人半程馬拉松比賽。首個人形機器人馬拉松比賽擬于4月在北京亦莊舉辦。
這并不是機器人首次參與運動項目。此前,四足機器人(機器狗)在世界各地的跑步、越野活動中多有亮相;而“擬人奔跑”是人形機器人研發面臨的世界性難題。2024年11月的北京亦莊半程馬拉松上,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研發的“天工”也跑了一段——速度6公里/小時,雖然和人類步行差不多,但仍吸引了大批觀眾目光。
北京亦莊半程馬拉松上的“天工”人形機器人
相對于多軸機器人(機械手)和四足機器人(機器狗),人形機器人的外形更像人類。和人類一樣,人形機器人也要有四肢和肩、肘、髖、膝、踝關節,也要相互配合地動起來。與人類不一樣的是,人形機器人的關節里藏著電機、減速器、編碼器、控制器四大關鍵零部件:電機能讓關節動起來,同時借助減速器控制轉速;編碼器用來記錄運動的位置,控制器則讓關節精準發力。
“天工”人形機器人
當然,跑步只是人形機器人企業“秀肌肉”的一種方式。行業更期待其在工業領域率先投入應用。
2023年10月20日,工信部印發《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首次以單獨文件形式對人形機器人發展做出全面清晰的戰略規劃部署,成為行業發展的統領性文件。意見指出,人形機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進技術,有望成為繼計算機、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后的顛覆性產品,將深刻變革人類生產生活方式,重塑全球產業發展格局。
優必選工業人形機器人
2024年1月29日,工信部、科技部等7部門發布《關于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對這十大標志性產品作出具體表述。實施意見表示,在人形機器人方面,要突破機器人高轉矩密度伺服電機、高動態運動規劃與控制、仿生感知與認知、智能靈巧手、電子皮膚等核心技術,重點推進智能制造、家庭服務、特殊環境作業等領域產品的研制及應用。
覓途咨詢《2024人形機器人產業鏈白皮書》提出,對比服務業,制造業更能快速實現人形機器人的商業化場景落地。
根據《人形機器人產業研究報告》預測,2024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約27.6億元,到2029年達到750億元,將占到世界總量的32.7%,位居世界第一,到2035年規模有望達到3000億元。
浙商證券認為,人形機器人的產業大趨勢已經確定,國外以特斯拉Optimus為代表,規劃2025年小批量量產;國內以優必選為代表,目前已在汽車廠實訓測試,預計工業場景的量產臨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