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數字化浪潮中,算力已成為推動國家和行業發展的核心動力。華為作為計算產業的重要參與者, 秉持開放的理念,從根技術到硬件、軟件,全方位推進開源開放戰略。回顧2024年在算力領域內的發展,華為交出一份讓業界認可的成績單。
2024年華為算力表現亮眼
在全球算力大比拼的2024年,作為國產算力的領軍企業,華為在推動算力產業發展上表現亮眼。
在技術創新方面,兩大方面表現優異。一是算網融合技術創新:在2024中國算力大會上,華為展示了算、網、存融合的一體化設計,成功打造了AI時代的算力底座,充分發揮了算、網、存的跨領域協同優勢,極大地提升了算力使用率,為百模千態的大模型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算力支撐。二是昇思人工智能框架發展:昇思人工智能框架在2024年表現亮眼,推出八維分布式并行技術,提供分布式并行能力,能夠大幅提升典型模型訓練效率;打造動靜統一框架,兼顧性能與易用性,實現算力性能提升。自開源以來,獲得了國內外開發者的積極響應,下載量超過1100萬次,服務企業數量超過5500家,合作高校360所,社區貢獻者超過3.7萬,已躋身全球主流AI框架第一梯隊。
截至2024年底,鯤鵬、昇騰開發者已經超過665萬,合作伙伴超過8500家,解決方案認證超過22800個。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優化升級算力底座。華為借助自研的鯤鵬和昇騰處理器,提供強大的計算資源,并整合了高性能的分布式存儲解決方案和創新的網絡架構,不斷優化算力底座,提升了數據存取的效率和網絡性能,為AI模型訓練和應用提供了更為穩定、高效的基礎。同時,華為積極參與各地數據中心的建設和運營,推動算力基礎設施的發展和應用。如與河南省科學院簽署全面合作協議,與鄭州阿帕斯數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醫療數智化領域開展合作。
開放合作打造中國計算產業生態
華為積極推動算力產業生態建設,堅持開放生態的理念,通過開放模組、板卡、部件等基礎硬件,打造滿足專業場景的多樣化產品,開放基礎軟件,助力伙伴開發者推進創新,聯合產業伙伴共建堅實的、可持續的計算產業生態。截至2024年9月,鯤鵬及昇騰計算生態已經吸引了超過600萬開發者和7600家合作伙伴,共同開發了超過2萬個行業解決方案。昇思開源社區已孵化和支持50多個國內外主流大模型,展現出強大的生態活力和吸引力。
在硬件層面,華為與眾多合作伙伴攜手,共同推動計算硬件的創新與發展。通過開放硬件技術,吸引了大量合作伙伴加入,形成了龐大的硬件生態體系,加速了計算硬件在各個領域的應用與普及。
在軟件方面,華為更是開源的積極踐行者。以openEuler操作系統為例,自2019年開源以來,openEuler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2024年,其在國內服務器領域操作系統市場份額達到50% ,成為中國第一款在計算基礎軟件領域占據半壁江山的軟件,這不僅是openEuler的成功,更是中國開源產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openEuler從最初華為內部項目,逐步發展成為擁有超過1900個社區伙伴的開源生態,離不開其開源開放的發展模式。
華為的openGauss開源數據庫同樣成績斐然。開源四年間,吸引了超過850家社區伙伴,下載數超過360萬,市場份額超過30%。這些數據充分展示了openGauss在數據庫領域的影響力,也體現了開源模式對軟件發展的強大推動作用。
在AI基礎軟件領域,華為的AI框架也成為國內主流框架,服務企業超過5500家,社區下載量超過1100萬,在全球也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廣泛的應用。
為了更好地使能伙伴,華為開展了一系列生態活動。通過投入大量資源,為合作伙伴提供技術支持、培訓服務以及市場推廣等多方面的幫助。在通用計算和AI計算領域,華為與眾多系統集成商、ISV等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了大量認證解決方案,推動計算技術在千行百業的落地應用。
在人才培養方面,華為深知人才是產業發展的基石。為此,華為與教育部合作開展智能基座項目,從最初的72所高校擴展到如今的1000所高校,通過開發教材、開設課程等方式,讓學生在大學階段就接觸到先進的計算技術,為產業培養了大量專業人才。目前,已有超過6000名教師參與該項目,開設了超過1600門課程,培養了數百萬相關開發者。
此外,華為每年投入10億元資金以及10萬片開發板用于原生開發計劃。通過原生開發,鼓勵開發者基于華為的技術路線進行創新,推動中國在計算產業的技術引領。原生開發計劃不僅為開發者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支持,還通過舉辦各類開發者大賽等活動,激發開發者的創新熱情,為產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華為在計算產業的開源開放戰略,從硬件到軟件,從使能伙伴到發展人才,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態體系。未來,華為將繼續堅持“硬件開放、軟件開源、使能伙伴、發展人才”的十六字方針,加大投入,不斷推動技術創新與生態發展,與全球合作伙伴一起,打造更加堅實的算力底座,為世界提供更優質的計算選擇,推動計算產業邁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