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消息(艾斯)作為全球通信產業數據的重要參考報告之一,最新版《愛立信移動市場報告》于2024年6月底更新發布。根據預測,2024年5G簽約數將新增約6億。到2028年,5G有望成為最主要的移動接入技術。從2023年至2029年,全球移動數據流量的年增長率預計將保持不變。
目前,全球大約有300家運營商已推出商用5G服務,其中約50家已經部署或推出了5G獨立組網(SA)。而利用5G SA架構的高性能、開放、可編程網絡,不僅為服務創新開辟了新天地,也為以性能為導向的商業模式帶來了新的可能。
5G用戶數超17億 網絡部署仍遠未完成
《愛立信移動市場報告》更新的數據顯示,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5G簽約數新增1.6億,總數超過17億。愛立信預計全球各地5G簽約數將持續強勁增長,2024年5G簽約數將新增約6億。到2028年,就簽約數而言,5G有望成為最主要的移動接入技術。2029年,全球5G簽約數有望接近56億,占同期移動簽約總數的60%。
![《愛立信移動市場報告》關鍵數據:5G網絡部署遠未完成](http://www.dfulqf.cn/uploads/image/2024/0709/22560114620.jpg)
在愛立信看來,5G的部署仍在持續進行中,遠未完成。為了充分發揮5G的潛力,需要持續推進5G SA的部署,并進一步增加中頻站點的密度。到目前為止,大約有50家運營商在公共網絡中部署或推出了5G SA,全球5G中頻覆蓋范圍的擴大,則主要得益于印度和北美的大規模部署。然而,在全球范圍內,除了中國大陸以外,只有大約25%的基站升級到了5G中頻。
同時,在全球各地,2G和3G網絡的退網正在繼續。這一過渡的時間表因國家和運營商而異,但預計未來幾年3G網絡的淘汰將比2G更為迅速。例如,目前歐洲大多數運營商正在關閉3G網絡,以便將頻譜重新分配用于4G和5G,同時保留2G網絡以支持傳統的物聯網服務。
另外,報告中寫到,中國大陸、中國臺灣和韓國等領先5G市場的主要運營商報告稱,5G簽約用戶的增加對服務收入和ARPU都產生了積極影響。該地區對基于RedCap設備的新5G物聯網解決方案有濃厚的興趣。
視頻觀看成移動流量增長主要動力
《愛立信移動市場報告》顯示,從2023年第一季度到2024年第一季度,移動網絡數據流量增長了25%。愛立信指出,智能手機簽約數越來越多,每簽約的平均數據量也越來越大,視頻內容觀看是主要原因。這些因素推動了流量的持續增長。截至2023年底,視頻流量已占到所有移動數據流量的73%。據其估測,截至2023年底,5G流量在移動數據總流量中的占比已從2022年底的17%上升至25%。預計到2029年,5G將占移動數據流量的約75%。
愛立信還寫到,雖然起始基數相對較小,但從2023年至2029年,全球移動數據流量的年增長率預計將保持不變。全球移動數據流量總量(不包括固定無線接入(FWA)服務產生的流量)預計將增長約3倍,到2029年達到每月313 EB。若計入FWA貢獻的流量,移動網絡總流量預計將增長約3.5倍,到預測期結束時將增至每月466 EB。
![《愛立信移動市場報告》關鍵數據:5G網絡部署遠未完成](http://www.dfulqf.cn/uploads/image/2024/0709/22560150181.jpg)
相較于之前的報告,愛立信對2022年第一季度之后的年度移動網絡數據流量增長進行了下調。預計到2029年,移動數據流量將以約20%的復合年增長率(CAGR)增長。在預測期內,不同地區的移動數據流量年增長率將以不同的速度放緩。預計到2027年,移動數據流量年凈增量將達到頂峰,隨后進入一個相對平穩的階段。由于調整后的起始基數較小,因此即便增長率保持不變,愛立信對2029年的總數據流量預測也低于先前的估計。
同時,愛立信列出了幾個會對2029年的數據流量增長率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因素:全球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如通貨膨脹和利率變動);在印度、拉丁美洲、東南亞和非洲地區,簽約用戶逐漸遷移到新一代移動技術;智能手機出貨量的變化;新的消費類應用(如XR)、新的先進設備和人工智能工具的普及;FWA連接日益普及,正在改變FWA和移動數據流量的占比;已部署網絡的性能持續改進。
差異化連接推動業務增長和服務創新
愛立信全球執行副總裁兼網絡業務部總經理Fredrik Jejdling表示,目前,無論是消費者還是企業,所使用的主要連接服務仍基于“盡力而為(best-effort)”性能模式。而利用5G SA 架構的高性能、開放、可編程網絡,不僅為服務創新開辟了新天地,也為以性能為導向的商業模式帶來了新的可能。
報告寫到,5G SA提供多種先進功能,如網絡切片、無線資源分區和增強型流量調度,有望實現性能可預測的差異化連接。這些功能具有端到端編程能力,不僅可以滿足消費者和企業應用的多樣化性能需求,還為應用服務提供商(ASP)打造了一個以用戶為中心的5G創新平臺。5G創新平臺集可預測的性能和網絡API于一身,將幫助應用服務提供商開發增強型應用,從而加速企業和整個社會的數字化進程。這些性能級別可以作為簽約服務提供,也可以通過API接入,為市場帶來了全新的商業模式。
愛立信指出,為了便于應用服務提供商充分利用這個5G創新平臺,幫助開發創新的服務,業內將無線數據傳輸性能進行了類別劃分。應用服務提供商只需回答兩個簡單問題,就能輕松地將流量劃分到合適的性能類別。第一個問題是,應用是否需要傳輸固定數量的數據,或者能否根據可用的吞吐量進行調整?第二個問題是,應用是否必須實時接收數據,還是可以緩沖?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決定了應該將數據流劃分到哪個性能類別。
據此,無線數據傳輸性能被劃分為四個類別:Adaptive Immediate,Fixed Buffered,Fixed Immediate,Adaptive Buffered。而通過為不同級別的網絡性能設定溢價,運營商就能夠提供滿足各種客戶需求的服務,從而開辟新的收入渠道。通過提供性能級別不同的服務,可以幫助他們實現盈利性業務增長。
![《愛立信移動市場報告》關鍵數據:5G網絡部署遠未完成](http://www.dfulqf.cn/uploads/image/2024/0709/22560113472.jpg)
5G中頻支持出色的用戶網絡體驗
另外,愛立信智能手機研究室(Ericsson Smartphone Lab)的一項研究表明,考慮到當今最常用的網絡和流媒體視頻內容,出色的智能手機用戶體驗需要在點擊時立即提供至少20 Mbps的下行吞吐量和1 Mbps的上行吞吐量。超出這個速度范圍后,用戶體驗的進一步提升將非常有限。
調查與測試顯示,使用5G中頻網絡的智能手機用戶將享受更快速的內容加載,從而獲得更加卓越的用戶體驗。一家領先運營商的測量結果顯示,在5G中頻,97%的用戶活動內容到達時間不到1.5秒。相比之下,使用5G低頻段和4G網絡(所有頻段)時,這一比例分別為67%和38%。眼下,領先的運營商正在推廣5G中頻的部署,旨在提升智能手機用戶體驗,同時減輕經常擁堵的低頻段的負擔。
愛立信對北美某商業移動寬帶網絡的測量顯示,5G中頻、5G低頻和4G(包括所有頻段)連接網絡的用戶,內容到達時間存在顯著差異。測試人員測量了用戶在一周內全天候(24小時)的每一次網絡體驗,并基于從無線接入網中收集的數十億個數據樣本進行了分析。
![《愛立信移動市場報告》關鍵數據:5G網絡部署遠未完成](http://www.dfulqf.cn/uploads/image/2024/0709/22560243a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