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細觀察下,汽車行業可能是最喜歡“加定語”的行業。
比如又到月初銷量放榜的日子,不少“銷冠”的前頭都是一連串的定語,車型限定和尺寸限定已經滿足不了需求,起碼是實力不允許,額外還得加上價格限定和區域限定。
于是我們能看到類似“江浙滬地區三十萬元以上中大型SUV銷量冠軍”之類的頭銜。
理論上來說,只要定語足夠多,任何人都能成為冠軍。比如坐在我右邊的同事小王,只要定語足夠多,不需要勤學苦練,他就可以成為夢寐以求的“王者榮耀第一諸葛亮”——北京市東城區建國門北大街28~30年齡段使用三星折疊屏手機的男性第一諸葛亮。
![榮威推超級安芯承諾 拒給質保下定語](http://www.dfulqf.cn/uploads/image/2024/0709/21400141260.jpg)
類似的定語BUFF,放在與我們無關的頭銜爭奪上是看笑話,放到購車權益上就是苦笑了。
比如說,雖然新能源車企們都在國家強制的質保基礎上卷服務,動輒推一些三電質保的策略,看起來好像挺為人著想,其實上來就給了咱一棒槌,首先“終身”跟“終生”是兩個概念,其次角標上的*背后還藏著許多限定條件,比如限定首任車主,限定行駛里程,限定購車時間……充分考驗用戶的語文詞義掌握能力和對數學集合概念的了解程度。
這也不是不能理解。汽車安全問題是目前消費者在選購新能源車時的關鍵考量因素之一,在新能源車安全中,又以電池安全為主要影響因素。電池本身的物理化學特性決定了新能源車在熱失控、在循環壽命等方面很難給出一個確切的保障。企業只能通過微調質保政策,增加限制條款,以減輕責任負擔和成本支出。
若是在購車時發現某車企大包大攬的給出一個沒啥定語的質保政策,大概率這是家新勢力,正在為了吸引早鳥用戶賠錢賺吆喝中,小概率是這家車企能從源頭上解決電池安全性問題,畢竟做企業不是做慈善,想為用戶兜底,必須兼具良心和實力。
縱覽汽車行業,目前敢從實力出發,做出類似承諾的只有一家——上汽榮威。
![榮威推超級安芯承諾 拒給質保下定語](http://www.dfulqf.cn/uploads/image/2024/0709/214001A251.jpg)
在他們最近發布的“超級安芯承諾”里,唯一的定語是非營運車主,這也能理解。畢竟營運車輛的生存環境不太一樣,那屬于以盈利為目的的生產工具。跟普通車輛一起享受質保政策,屬實有點挑戰人類材料學的極限。
那這個超級安芯承諾保什么呢?給大家歸納了一下,主要是基本上不加定語的保倆東西,零燃質保和三電終身質保,且新老車主同享。
零燃質保不加定語,就意味著只要車輛高壓電池包自燃,榮威就免費為車主更換一臺配置相同的新車,或者可以選一個價位相等的其他榮威旗下的新車。這里倒是加了個時間上的限制條件,不過不是限制消費者的,而是用來約束榮威自己的,啥呢,20天內更換完成。
![榮威推超級安芯承諾 拒給質保下定語](http://www.dfulqf.cn/uploads/image/2024/0709/21400130132.jpg)
就這么說吧,上一次看到類似寬松的售后條款,還是“砍一刀”平臺的無理由退換貨。只不過“砍一刀”平臺本質上作為中間方,出發點是無條件偏向買方,以營造更友善的消費場景。反正承擔損失的不是自己,大不了把賣方押在平臺的保證金連帶著利息一起賠給消費者,倒逼賣方提升服務水平,自己是不用承擔損失的。
而在我們跟汽車品牌的交易中是沒有第三方的,所有因質量問題而導致的退換貨,進而產生的損失只能是榮威自己承擔。之所以在榮威之前沒有其他車企敢做出類似的承諾,是因為電池處理不好那是真的可能出現循環壽命縮短、熱失控等問題。
敢承諾“零燃”就說明能兜底,秘密其實就藏在近期的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的頒獎典禮上。包括“深海一號”超深水大氣田開發工程關鍵技術、海上風電安全高效開發技術、港珠澳大橋跨海集群工程等,都是國家級大工程和尖端前沿科技。我們往下看,里頭有一項頒發給上汽集團的——“面向大規模產業化的動力電池研發與制造關鍵技術”。
“面向大規模產業化的動力電池研發與制造關鍵技術”,這是學名、大名。我們比較習慣的稱呼是上汽“零燃魔方電池”。而這也是上汽敢于承諾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