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化、智能化時代, 底盤該不該繼續圍繞車身結構來建造?
寧德時代投出磐石底盤,試圖證明其“ 應該以電池為核心 ”的論點。
為什么?底盤要Build Around Battery。
01.
因為 更安全
寧德時代認為,以電池為核心,更能保護新能源汽車的安全。
為什么以電池為核心設計的一體化底盤更安全呢?
首先是結構上的強度。
傳統的底盤是籠式車身,以白車身為基礎,與電池包是分離的,部分設計(尤其是換電車型)電池包防護板基本上就是底盤底板,直接參與涉水、碰撞等行駛路況,部分設計則是在底盤處增加電池防護板。雖然防護進一步加強,但是又會與電池散熱相矛盾。
寧德時代一體化底盤設計思路綜合這兩種方案, 直接把底盤當電芯防護板,不用進行二次密封和防撞擊設計。
為了增強其剛度, 磐石底盤 采用的是2000MPa級 潛艇級熱成型鋼 和600MPa級 航天級鋁合金材料 ,材質和壓力等級雙提升。
結合寧德時代的立體仿生龜甲結構,前后左右形成保護,結構上也有相應支撐。
但是CTC方案的電芯直接參與整車碰撞,與底盤結構間的防護也必不可少 ,電芯層面的防護要求自然會更高。
與磐石底盤融合的電芯,采用的是 高韌性絕緣膜 ,一方面能吸收碰撞力減少電芯變形,另一方面進行熱失控防護。
與此同時,磐石底盤中的電池沿用 NP2.0技術 ,高壓與煙氣分離,即便熱失控也會避開高壓部件。并且當BMS監測到熱失控時,高壓系統可在0.01s內快速切斷,0.2s完成殘余高壓電能釋放,不會進一步對人和車產生更多的危害。
整體結構上的剛度,電芯與結構間的防護,以及電芯本身的安全設計,三者融合。
所以當整車發生碰撞時, 傳統底盤僅能吸收55%左右能量,磐石底盤可以達到85%以上。
在2024年12月24日寧德時代磐石底盤發布會上,線上線下觀眾也親眼目睹帶有磐石底盤的整車以超越C-NCAP標準4.6倍的速度正面碰撞,不起火不爆炸。
安全得到滿足之后,寧德時代表示,考慮更多的其實是關于效率和成本的問題。
但真是如此嗎?
02.
CTC來臨 寧德時代蠶食整車?
將電芯直接集成到底盤,電芯倒置、防爆閥朝下,向下泄壓排氣,以及與底盤的整體融合,就是寧德時代在汲取CTP3.0方案優勢的基礎上,演化出的CTC思路。
為了 更高體積成組效率 —— 5%到10%的增長 ,比計劃提前出現在公眾視野。
屆時,電驅系統、熱管理、懸架/制動/轉向、域控制器以及其他部件的多合一, 機械集成和控制集成,都將被整合進底盤系統。
各部分將圍繞著電池,做更高效的融合。
于是,寧德時代開始入局整車其它部件。比如,電驅動。
寧德時代不僅投資電驅動公司,還自行研發電驅動部件。
整體研發思路上,時代智能通過更高的通用性與集成度來適應更多車型的需求,以此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按照寧德時代降本增效的方向來看,未來業務版圖可能不僅在電驅動,其他核心部件可能都會有所布局。
與此同時,底盤將從整車獨立出來,完成機械、軟件、功能多維度地解耦。軟件層面,寧德時代也會涉足。
不造車的寧德時代,正在以電池為中心,反向介入其他零部件市場。
是蠶食,還是配合整車?
寧德時代認為,整車廠開發周期太長,人力物力投入太多,一體化底盤除了能提升降本增效,還能幫助整車廠縮短開發周期。
或許,兩者都有。
一只手伸向整車,寧德時代另一只手也試圖觸摸C端用戶。
03.
寧德時代:還要To C
如何更接近C端用戶 ?增加曝光度和范圍。
比如高鐵、機場等人流量密集的區域,經常能看到寧德時代有關神行超充的宣傳標語,投放的大屏廣告。
與此同時,寧德時代開始在其官方平臺上科普電池、介紹產品,召開發布會,聯合“車企”對外發聲。讓更多消費者對電池及寧德時代有品牌感知。
車展期間,針對媒體,寧德時代還會有專業工程師對其產品進行講解。
針對媒體、消費者、產業鏈企業,寧德時代正在形成一套完整的品牌傳播體系。
2024年8月份,寧德時代在成都正式開幕首家“寧德時代新能源生活廣場”,系統性地向外界展示其電池產品以及搭載其電池的車型,以及一些電池的周邊。
從線上到線下,從電池到底盤,再從零部件企業到整車企業,寧德時代構筑起一張從消費者到產業鏈上下游的大網,每一個環節都精準地為其電池事業奠基。
所以,這不僅是一場關于底盤話語權的戰爭,更是寧德時代反向蠶食整車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