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將至,2025年的電商首戰打響,各家“年貨節”均已上線。在這個節點上,淘寶突然上線“送禮物”功能,被廣泛解讀為是對此前微信送禮功能的阻擊。
2024年圣誕前夕,微信小店上線“送禮物”功能,俗稱“藍包”,僅對部分用戶開放。面對“微信計劃在春節前全量開放送禮物功能”的傳聞,騰訊方面聲稱,該功能正在逐步灰度中,以實際體驗為準。
在微信送禮物尚未完全開放時,1月8日,淘寶面向所有用戶開啟“送禮物”功能,頗有些針鋒相對的意味。這不免讓人聯想到2014年春節,微信紅包功能橫空出世,借此闖進了阿里所壟斷的支付領域,這一事件后來甚至被馬云形容成為“偷襲珍珠港”。
微妙的是,騰訊對微信送禮物的態度十分謹慎。據報道稱,馬化騰在1月13日召開的騰訊2024年度員工大會上,提及了對“微信送禮物”和微信電商的愿景。馬化騰表示,希望外界不要過度吹捧微信送禮物功能,微信想用5年或更長時間成為一個電商生態連接器,發揮社交的力量,追求慢工出細活,做成精品。
那么,送禮物功能是否能扛起“電商生態連接器”的重任?
淘寶VS微信,哪個送禮更好用?
從產品邏輯上來說,淘寶“送禮物”與微信基本一致。實際上,該功能也并非微信首創,抖音在2024年1月抖音就基于團購券推出了“隨心送”功能,只不過微信將其變為實物。
要想搞清楚淘寶和微信的“送禮物”功能誰更好用,需要從購物體驗和社交屬性兩個方面來分析。
首先,是綜合購物體驗。淘寶自不用說,打開App映入眼簾的是一系列商品推薦,秒殺、百億補貼等等,通過搜索欄也能直達商品匯總頁。淘寶也在二級導航欄中新增了“送禮”的選項,用戶可以方便地進行篩選。
微信方面的購物入口則比較隱晦。打開App后通過上方的搜索欄可以搜索商品名稱,也可以通過發現頁的搜一搜搜索。然而,搜索完畢后呈現的首頁是“全部”類別,雖然提供了兩個商品推薦,但頁面包含短視頻、百科、商品、小程序廣告組成的混合信息流,略顯混亂。二次點擊導航欄的“商品”類目,才能進入商品頁。如果微信將“送禮物”功能集成到聊天工具欄,也就是發紅包的位置,會有效降低訪問難度。
淘寶(左)和微信(右)送禮物入口
找到入口后,接下來就是挑選商品,這時比拼的就是貨架功能。淘寶作為專業貨架電商無疑更勝一籌,從價格范圍、發貨地、品牌以及具體產品的參數(如牛奶的脂肪含量)一應俱全。相對來說,微信小店僅提供了先用后付、包郵、價格區間等簡單的選項,不夠全面。
淘寶(左)和微信(右)商品參數選項
在具體的商品頁面,淘寶和微信的呈現效果相似,淘寶將“支持送禮物”放置在商品名稱下方,點擊右側“送給朋友”即可進入送禮結算頁面;微信則將“送朋友”按鈕放置在購買左側,以藍色禮物圖標呈現(這也是微信藍包的由來),同樣非常直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