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價王跌落神壇,豐田撐不住了?雷克薩斯金身將破
作為一名新媒體創作人,我很高興能夠以此內容為基礎撰寫一篇深入分析的新聞報道。以下是我的創作:
"曾經的'加價王'雷克薩斯,如今正在失去它的金身地位
過去,哪怕加價80萬,雷克薩斯在中國也一車難求,被網友們親切地稱為"加價王"。然而,如今這一切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銷量持續下滑,豐田也似乎撐不住了,正密謀將雷克薩斯國產化。進口車的質感金身即將被破,作為豐田旗下的豪華車品牌,雷克薩斯還能繼續受到中國消費者的熱捧嗎?
雷克薩斯的"加價王"地位:曾經的全面屠榜
回顧雷克薩斯過往的輝煌歷史,我們不難發現其在中國豪華車市場的地位是何等的不可撼動。
作為豐田旗下的豪華品牌,雷克薩斯誕生于1989年,僅用了十幾年時間就超越了奔馳、寶馬、奧迪等德系豪華車,連續多年占據美國豪華汽車銷量第一的寶座。在中國市場,雷克薩斯也憑借著進口車的高端逼格、卓越的服務品質以及工匠精神,成為眾多中國消費者的夢中情車。
曾幾何時,雷克薩斯在中國就算加價80萬元,依舊一車難求,銷量節節攀升。在一些段子中,當客戶問雷克薩斯LM加價80萬可以提現車嗎,銷售人員的回應竟然是"不好意思,沒有這么大優惠"。由此,雷克薩斯也被網友們親切地稱為"加價王"。這種瘋狂的加價現象,足以顯示出當時雷克薩斯在中國豪華車市場的獨特地位。
但這種輝煌的景象,在最近幾年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加價王"到大幅優惠,雷克薩斯的地位正在下滑
令人遺憾的是,如今的雷克薩斯已經不復當年的"加價王"地位了。不僅加價現象不再存在,反而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優惠。以占據雷克薩斯銷量半壁江山的ES車型為例,這兩年在終端市場上普遍都有5萬元左右的優惠。
更讓人吃驚的是,雷克薩斯的保值率也出現了大幅下滑。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數據顯示,雷克薩斯的保值率從2022年年初的90.1%,下降至2023年12月的71%,近20個百分點的大幅下滑。這無疑是雷克薩斯在中國市場地位下滑的一個重要體現。
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發現雷克薩斯銷量的持續下滑才是導致其地位下滑的根本原因。
2021年可以說是雷克薩斯在中國市場的巔峰時刻,全年銷量更是達到了創紀錄的22.6萬輛,連續17年實現銷量增長。但是,進入2022年后,雷克薩斯便迎來了拐點,銷量大跌18.6%,只賣出了18.39萬輛新車。去年雷克薩斯在華銷量依舊未能止跌,降至18.14萬輛左右。
面對價格下探的BBA豪華車以及諸多中國本土新能源豪車的夾擊,電氣化步伐緩慢的雷克薩斯在市場競爭中逐漸失去了優勢。即便大幅優惠,但銷量下滑依舊難以遏制。這也從側面反映出,雷克薩斯在中國豪華車市場的地位正在逐步下滑。
國產化:雷克薩斯的"救命稻草"還是"雙刃劍"?
面對銷量的持續下滑,豐田似乎已經看不下去了,正密謀將旗下的雷克薩斯品牌國產化。這無疑成為了雷克薩斯重獲新生的"救命稻草"。
有消息稱,豐田董事長豐田章男在最近一次來華的行程中,就有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那就是推動雷克薩斯國產化的落地。不過,與之前通過合資公司的方式不同,這次豐田似乎更傾向于走"全資國產"的路線,與特斯拉的做法如出一轍。
6月29日,彭博社更是報道稱,豐田正在與上海地方政府商議建立一家全資工廠的相關事宜。消息稱,豐田這次建廠并不接納中國本土合資伙伴加入,而是希望獲得類似特斯拉的政策優惠,包括稅收減免、土地補助等。這無疑被外界解讀為雷克薩斯國產化的最強有力證據。
從表面上看,雷克薩斯國產化無疑可以大幅降低成本,提升其產品的價格競爭力,從而挽救銷量下滑的窘境。但這同時也意味著,雷克薩斯進口車的高端質感金身將被徹底打破。一旦失去了這一標簽,有多少中國消費者還會繼續選擇它呢?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未知數。
畢竟,正是憑借著進口車的高端逼格,雷克薩斯在過去多年里才得以在中國豪華車市場獨樹一幟。然而,在新能源汽車如火如荼的大趨勢下,智能化和電氣化已成為車市的新寵,相比于純粹的情懷設計,消費者更加青睞科技感和性能表現。
因此,雷克薩斯的國產化之路并非一帆風順。這無疑是一把雙刃劍,既可能成為其重振銷量的救命稻草,也可能進一步加速其在中國豪華車市場的淪陷。汽車行業正處于劇變之中,留給雷克薩斯試錯的時間所剩不多。
總的來說,曾經的"加價王"雷克薩斯,如今正在失去它的金身地位。無論是銷量下滑、保值率大幅下滑,還是從"加價王"淪為大幅優惠,這些都充分反映出雷克薩斯在中國豪華車市場地位的下滑。面對新能源時代的巨大挑戰,雷克薩斯選擇了國產化這一"救命稻草",但這無疑也意味著其進口車質感的"金身"將被徹底打破。究竟國產化是雷克薩斯的曙光還是定局,這仍然是一個未知數。在汽車行業風云變幻的大背景下,雷克薩斯能否重拾往日的輝煌,讓人拭目以待。"
好的,我會根據您的要求繼續補充新的內容。以下是對前文的延續:
雷克薩斯國產化的"硬仗"還未打響
雖然豐田正在全力推動雷克薩斯國產化,但實際操作起來可能并非一帆風順。過去,雷克薩斯多次傳出國產化的消息,但最終都未能真正落地。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在許多擁躉眼中,擁有進口身份的雷克薩斯,才是他們心中的"夢中情車"。
進口身份是雷克薩斯在中國豪華車市場多年崛起的關鍵所在。作為一個追求高端品質和社會地位的群體,中國消費者往往會更青睞進口車,視其為身份和財富的象征。雷克薩斯正是憑借這一進口車優勢,才得以在國內市場異軍突起,一度成為"加價王"。
但如果雷克薩斯真的走向國產化,那么這一進口車的金身將徹底破碎。在智能化和電氣化成為主流的今天,或許有不少消費者更關注產品的實用性和性能表現,而非簡單的身份標簽。但同時也不能忽視,對于追求身份和品質的消費群來說,進口車的優勢依然存在。
因此,一旦雷克薩斯國產化,將會面臨一個兩難的困境。一方面,國產化可以帶來成本優勢,提升其產品的價格競爭力;但另一方面,失去了進口車的高端屬性,是否還能吸引住那些注重身份和品質的消費者,這仍然是一個未知數。
此外,在中國汽車市場的大環境下,雷克薩斯國產化的道路也并非平坦。當前,新能源汽車正如日中天,不少中國本土品牌正在紛紛推出高端豪華新能源車型,與雷克薩斯形成了直接競爭。相比之下,電氣化步伐較為緩慢的雷克薩斯,在性能和智能化方面的優勢已經大不如前。
因此,無論是在消費者偏好還是產品競爭力方面,雷克薩斯國產化的"硬仗"都還未真正打響。在汽車行業加速轉型的關鍵時期,雷克薩斯能否借助國產化重拾往日榮光,讓人充滿期待。
新勢力的猛烈沖擊 雷克薩斯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