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擔當訪名企》系列節目本期走進格力電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今年要大力提振消費、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作為直接受益于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行業,家電企業2024年的經營成績單如何?2025年,“以舊換新”政策接續實施,如何在帶動消費的同時,提升資源回收循環利用水平?面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制造業企業如何應對和擔當?一起來看總臺記者對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的專訪。
新年伊始,加力擴圍實施“兩新”行動的政策發布。在繼續支持冰箱、洗衣機、電視、空調等8類家電產品“以舊換新”的基礎上,微波爐、凈水器等4類產品也被納入補貼范圍;2024年已享受補貼的消費者,2025年購買同類產品可繼續享受補貼;空調產品在單件最高補貼2000元不變的基礎上,每位消費者可享受的補貼件數更是從去年的1件提高到3件。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董明珠:10年前的空調與現在新空調相比,電費一年要多花1000元,10年可以節約10000元。無論是社會資源需要,還是從個人消費的成本需要,消費者都應該換。實際上“以舊換新”應該成為一個常態,因為技術在不斷升級。
在“以舊換新”政策的帶動下,2024年1月至10月,中國家電行業累計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58萬億元,同比增長5.1%,利潤總額增長7.1%,達1338億元。格力電器2024年前三季度的凈利潤,也實現9.3%的同比增長。
總臺央視記者 張偉杰:2025年,“以舊換新”的政策還會延續,您對這項政策的執行有什么建議?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董明珠:從制造業角度講,我們覺得“以舊換新”要形成一個很好的制度體系。
董明珠說的制度體系是指廢舊家電拆解和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國務院印發的《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指出,要完善廢舊產品設備回收網絡,并提出到2027年廢舊家電回收量較2023年增長30%。董明珠稱,在開展“以舊換新”時,他們會同步把消費者淘汰的產品回收,到2024年底,格力已累計拆解處理廢舊產品6800萬臺(套)。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董明珠:我們收回來的空調要全部報廢、回爐再造,把有用的東西重新提煉,成為一個原始的產品。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董明珠:我們建了6個再生資源公司,前期投資很多,都不賺錢。要全產業鏈都處理好,成本很高。舊空調從消費者家里換下來,再運到工廠的過程也有成本。但不能因為成本高就放棄,還是要堅持去做這件事。如果“以舊換新”的產品再拿到二手市場去賣,會存在巨大的隱患,比如火災、短路等。如果一定要成立二手市場,必須有有效的監督機制,對產品進行二次評估。
董明珠說,“以舊換新”不能單純依靠政府補貼,企業也需在產品研發上不斷創新,滿足消費者對于高品質、綠色智能家電產品的需求,激發消費者的換新欲望。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董明珠:原來用的是硅基片,現在用的是碳化硅芯片,穩定性更好。除了大型機組,如離心機、傳統的家用柜機,已經開始全部用自己的芯片。更重要是有技術以后,我們對產品的控制能力更強了,給消費者帶去的是更加節能的產品。
這些碳化硅芯片來自格力電器最新投產的第三代半導體芯片工廠。這家工廠制造的碳化硅芯片,在空調等家電生產中已經大規模應用;另一些規格的芯片也正在開展測試驗證,有望在2025年,在光伏逆變器、電動汽車等新能源領域投入使用。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董明珠:我們實際上在2015年就開始謀劃、研究芯片。我們現在從設計到制造到封裝到最后提供完整的產品,全鏈條已經完成。
與之前的壓縮機、電機一樣,在芯片上,格力電器也走的是一條“自研、自建、自產”的道路。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董明珠:我們覺得驕傲的是人才是自己培養的,格力電器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臺。我們在專業領域培養的這些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他們在這個平臺上通過學到的東西,在實踐中打磨,不斷地升級。
總臺央視記者 張偉杰:這些年,外界一直對格力造芯有著不同的聲音,您是如何看待這種聲音的?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董明珠:我覺得別人聲音不關鍵,因為沒有走進格力,就不了解格力,(外界聲音)只是憑感覺在對格力發表言論。但是我們要堅定自己的信念,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國家需要、企業自身發展、消費者品質需求需要,就必須要堅守地干下去。
董明珠說,十年前投資布局半導體,目的是為順應家電行業智能化發展的趨勢,也構建企業增長的新曲線,通過研發、質量、產品,而非單純的價格去參與市場競爭。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董明珠:要打造中國走向世界的品牌,唯一能贏得世界尊重的就是質量和技術先進性。
展望2025年,董明珠認為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在加深,部分企業生產經營也面臨困難挑戰,但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企業最重要的是堅守,不斷地去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