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汽集團發布公告,同意公司投資設立GH項目公司(暫定名),注冊資本15億元,與華為共同打造基于全新架構、技術領先的全新的汽車品牌。這也是在去年11月簽署深化合作協議后,廣汽和華為正式明確了在汽車業務上的合作方向。
其實,廣汽與華為的合作最早可以追溯到2017年,8年來雙方分分合合。隨著一眾“華系”車型的持續熱銷。從排斥與智能化供應商的深度合作,到如今的緊急上車,廣汽的動作也反映了傳統大廠普遍的心態。除了華為,我們也聽到了上汽也可能與華為合作的消息。
打造全新汽車品牌,全新合作模式
廣汽集團的公告內容顯示,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于GH項目的議案》,同意公司投資設立GH項目公司,注冊資本為15億元,并計劃以本項目公司為載體,與華為深度融合各自優勢,通過聯合定義和設計,在產品開發、營銷策略以及生態服務等多個領域展開全面合作,打造基于全新架構、技術領先的全新的汽車品牌,推出一系列智能化新車型產品,為消費者帶來更具前瞻性的智能化出行體驗。
2024年11月30日,廣汽集團宣布與華為簽署深化合作協議。按照規劃,廣汽集團將在傳祺、埃安和昊鉑之外,打造一個全新的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車品牌。廣汽集團將以新品牌為載體,與華為發揮各自優勢,通過產品開發、營銷及生態服務等領域的合作,為用戶帶來領先的智能化體驗。
此前,外界普遍猜測廣汽與華為要開啟“第五界”,不過,廣汽集團澄清了,此次合作不同于鴻蒙智行模式,將以創新模式為基礎尋求差異化發展,而非延續或復制已有模式。此前,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也曾公開回應稱,由于資源和人力有限,鴻蒙智行不會推出“第五界”。
廣汽華為8年的分分合合
其實,這并不是廣汽與華為的第一次合作。2017年,廣汽集團與華為開啟戰略合作,合作主要聚焦于智能網聯領域。從2020年到2023年,雙方不斷探索合作模式與領域,逐步實現從硬件到軟件、從產品到云端、從研發到智能制造的全覆蓋。
2021年,廣汽埃安選擇了AH8車型進行華為HI模式的試點,結合了廣汽GEP 3.0底盤平臺與華為的全棧智能汽車技術。
但到了2023年3月27日,廣汽集團宣布將AH8項目的開發模式由聯合開發轉為自主開發,華為則轉為供應商角色。這也被看成了雙方分手的事件,或許還是廣汽不想將“靈魂”交給華為。
對于“分手”,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在財報說明會上解釋道,獨立開發能夠更快地響應市場需求。
不過,半年之后,雙方又和好了。
2023年9月,廣汽與華為在華為全聯接大會上簽署了數字化戰略合作備忘錄,計劃在數字化領域進一步深化和拓展合作。
2024年9月25日,廣汽傳祺全新概念車1 Concept正式發布,新車采用“華為方案”,搭載華為鴻蒙座艙和乾崑ADS 3.0智駕系統,預計將于2025年第一季度發布量產車型。
在2024年11月舉辦的2024廣州國際車展上,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再次強調了廣汽集團與華為長期的戰略合作關系:“不管是硬件、軟件,還是從產品到云端、從研發到制造,這么多年來,雙方一直保持緊密合作。這種戰略性全方位合作從未動搖過。”
業績下滑促使廣汽“低頭”
廣汽選擇掉頭加速與華為的合作,或與激烈的市場競爭,以及公司業績下滑有關。
2024年,廣汽集團累計銷量200.31萬輛,同比下滑20.04%;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45.47萬輛,同比下降17.26%。為廣汽做出巨大貢獻的合資板塊,也壓力巨大。廣汽本田累計銷量同比下降26.52%、廣汽豐田累計銷量同比下降22.32%。
公司預計2024年度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8億至12億元,同比減少72.91%至81.94%。業績下降的重要原因是受汽車行業價格內卷、競爭格局劇變等因素影響,汽車銷量減少;同時,為應對市場競爭,公司及投資企業追加銷售補貼等商務政策的投入約180億元。
廣汽集團明確表示,2025年將挑戰15%的年度銷量增長目標,也就是銷量要超230萬輛。要完成這樣的目標,除了本身的合資板塊,新能源板塊要發力,廣汽顯然也要找到新的發力點。與華為的合作,前期肯定無法提供銷量的大幅提升,畢竟30萬元級的新車,銷量規模并不會太大。
除了廣汽的擁抱華為,曾經明確不愿“出讓靈魂”的上汽,也傳出了要與華為合作的消息。
1月12日,有媒體傳出消息,上汽集團“大乘用車板塊”已開啟全員競聘。多位上汽集團內部人士,將此次調整解讀為,上汽自主板塊為迎接華為做準備。
消息稱首批已有40多位華為方人士進駐上汽,計劃在飛凡汽車內部代號為 ES37 的純電 SUV 上引入華為的全套方案。
早在2021年6月,上汽董事長表示,“要將汽車的靈魂一定掌握在自己手里!”,并表示很難接受單一供應商提供整體解決方案,這句話明顯是在“針對”華為。這也讓余承東在彼時的汽車百人會上曾“吐槽”說,中國造車新勢力不會用華為,老牌國企“為了靈魂”也不會用華為。
強如上汽這樣的超級大廠,終究還是得向市場低頭。以傳出欲與華為合作的飛凡為例,2024年1-9月飛凡汽車累計銷量為5775輛,月均銷量僅 642 輛。目前也沒有關于飛凡汽車2024年全年銷量的完整公開報道,從前三季度銷量其實也能看出原因。
另一方面,是華為系的大獲成功。2024年鴻蒙智行全系累計交付新車444956 輛,尤其是問界新M7系列2024年度累計交付新車19.7萬輛。而且,“華為系”的40多萬輛新車的銷量成績,是在20萬元以上的價位實現的。
問界M9更是在40萬元級的價位,拿到了大定過20萬輛的成績,“華為”的金字招牌展現出了恐怖的號召力。也讓那些執拗的傳統大廠們,不得不重新考慮“出賣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