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油、加電、謀出海”是“躍遷式”升任一汽-汽車有限公司(商務)副總經理兼一汽-大眾銷售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吳迎凱的履新宣言,更是一汽-大眾以陳彬為班長的新領導班子2025年的施政綱領。
如同背景板上的“2025一汽-大眾媒體懇談會”上的大字,履新后第一時間和媒體見面的吳迎凱,以時不我待的狀態,以積極誠懇的姿態,以75后的年輕態,總結2024年一汽-大眾成績客觀、實事求是,展望2025年前景,自信、胸有成竹。
“彬”貴神速
吳迎凱、丁健、安德楷、李鳳剛和王開銳共同組成了陳彬麾下的一汽-大眾新班子成員。陳彬雖然未能到場,但是吳迎凱帶來了陳彬的親切問候。
吳迎凱說,中國一汽副總經理、一汽-大眾總經理陳彬履新后,以“彬貴神速”的戰時狀態,并且進入角色的橋段多多。
12月31日,內部召開3000人參加的思想動員形勢任務交流會。陳彬做了“突破2025 使命必達”的主題報告,2個多小時的報告臺上干貨滿滿,臺下座無虛席。陳彬說,2024年雖然結束了,但是2025年來了,在思想上不要懈怠,要清醒地認識到市場的競爭環境,要馬不停蹄、時不我待開展相關工作。
1月1日,所有營銷戰線人員奔赴前線,布置1月的開門紅工作,結合2025年的相關工作開始和一線人員、經銷商伙伴密集溝通商務政策、營銷打法。原本的元旦假期,營銷戰線奔赴市場一線,沒有人休息。
1月6日,廣西北海召開的經銷商年會重拾經銷商信心。陳彬70分鐘發言時間超過會議流程的預計時間將近一倍,但內容非常務實,充分分析了一汽-大眾面臨的挑戰以及應對策略,確立戰略重心的堅持和突破,強調要加大市場聲量凝聚品牌勢能,保持頭部引領地位。一汽-大眾內部進行的經銷商滿意度調查,經銷商對這次年會的滿意度高達96%。
1月10日之前,一汽-大眾陸續開了好多個會議,品牌經銷商大會,大眾品牌經銷商大會,奧迪核心投資人大會和全體供應商大會,短短幾天,陳彬總一場沒落,全部參加。
從12月25日官宣以中國一汽副總經理的身份兼任一汽-大眾總經理,陳彬馬不停蹄,密集調研……
2024滿意而不滿足
在吳迎凱看來,在行業“極度內卷”以及整體“增量不增收”的情況下,以燃油車為主的一汽-大眾,在新能源占比占半的情況下,2024整車165.9萬輛的交付量,可圈可點。
一汽-大眾2024年業績吳迎凱如數家珍。大眾品牌交付92.8萬輛,穩居行業TOP2;奧迪銷售61.1萬輛,四年來重歸豪華品牌第一;捷達品牌整車終端銷售12萬輛,在細分市場份額排名第一。
吳迎凱說,大眾、奧迪、捷達三個品牌順利完成整車交付165.9萬輛,業績繼續保持國內合資企業第一,不管是燃油車,還是合資車企,都是第一。吳迎凱強調,一汽-大眾也是整車車企,特別是合資車企里,唯一一個超出160萬銷輛的車企。
合資車企面臨三座大山
吳迎凱認為,包括一汽-大眾在內的合資車企面臨三座大山:一是市場空間被擠壓,二是轉型升級偏慢,三是商品推出速度和商品的競爭力還有提升空間。
這三座大山,對合資企業的壓力非常大。“中德雙方股東把一汽-大眾稱之為是經營最穩健的合資公司的評價,對一汽-大眾管理層和員工來說是一種動力和激勵。”吳迎凱說。
吳迎凱認為,堅持長期主義和利他主義是一汽-大眾搬走三座大山的兩個方法論。這是殘酷的市場競爭環境下,一汽-大眾一定始終要堅持的價值觀。
堅持長期主義,就是以客戶為中心,以穩健的經營為導向,做好長期工作,做好品牌建設。
利他主義,一是行業利他,要堅持促進中國汽車行業的長期高質量穩定的發展,確保行業穩定,確保良性競爭,這是一汽-大眾的企業責任。二是產業利他,所有的經營,要維護好汽車廠商上下游整個供應鏈、經銷商的穩健經營,高質量性。三是客戶利他,要回歸到客戶,要利于客戶,打造在客戶全生命周期的體驗和服務的利他。
長期主義和利他主義是一汽-大眾未來成功的秘訣之一。
突破之年使命必達
2025年是一汽-大眾的“突破之年”,商品上做突破,營銷上做突破,效率上做突破等等,整個一汽-大眾在全維上實現突破,才有機會贏得市場的競爭。
吳迎凱說,外因和內因兩個層面,都有利于助力一汽-大眾2025年實現突破。
外圍兩個有利因素保駕護航。
從政策角度,國家“雙新”政策現在基本上透明,會延續,各省市都在陸續發布各種細則。同時國家經濟大面上,歷史性出臺了史無前例的財經政策、經濟政策和金融政策,同時也看到國家對于“內卷式”競爭的相關要求,對于行業健康發展,將有一個更積極的發展趨勢。從技術上,國家也鼓勵除了新能源以外,對于內燃機技術,也在鼓勵技術雙向發展,同頻共振。
雖然市場“內卷式”競爭會繼續延續,但從行業健康發展的角度來說,應該比2024年會更加樂觀,這是一汽-大眾對于行業和市場競爭的基本判斷。
內因上做好一汽-大眾自己。
作為車企,光有燃油車不行。從2025年開始,一汽-大眾要做“三好學生”,不光做好燃油車,還要做好混動車和純電車,要做“三好學生”,這也是新的領導班子,2025年要著力解決的問題和方向。
吳迎凱引用陳彬的說,一汽-大眾是傳統企業,有慣性,就像一艘航行中的大船,優勢是噸位大,慣性強,可以行穩致遠,劣勢是船大,不太好調頭,現在要利用好儲備的技術能力、體系能力和客戶口碑,要及時調頭。
吳迎凱說,經過這幾年非常艱苦的技術儲備和能力儲備,一汽-大眾這艘大船,已經調好頭了,從2025年開始,將陸續加速啟航,駛向更美好的目的地。
穩油加電謀出海
“穩油、加電、謀出海”是一汽-大眾2025年,甚至未來一段時間的打法和策略。
未來20個月,一汽大眾三大品牌會陸續推出19款新商品,基本上每個月會出一款。以“油”“電”“混”路線共存,開啟一汽-大眾商品突破之路。
燃油車維度全面換新、更替。目前全新B8、B9并行,銷售水平良好,而且B9的銷量爬坡快,獲得用戶的一致認可。B9智能化水平和全新外觀設計,獲得市場認可,非常年輕化,而且智能化水平,也達到了燃油車的頂級水平。
新探岳L將在3月上市,今年三季度速騰L全系換代。從去年7月份到明今年,大眾品牌的燃油車全面升級換代,持續夯實一汽-大眾在燃油車里的領先地位,
新能源維度,純電、增程、插混等車型,會在2026年陸續上市。屆時,大眾品牌在油電家族可以實現全覆蓋。
奧迪品牌在2025年會歷史性推出全新奧迪A5L等5款全新商品,有油電共智的相關車型,還做到了軟硬兼備。
捷達品牌全新家轎VA7已經開始預售,今年下半年VS8也要上市,除了這兩款車型,捷達陸續還要推出5款新能源商品。
吳迎凱說,未來3-5年,面對燃油車市場1000萬輛左右的規模,一汽-大眾要做燃油車領域的領先者;面對數智化時代,一汽-大眾堅持“油電共進”“油電雙智”策略,特別是2026年開始,會做顛覆式創新和轉型;在能源結構上,一汽-大眾會為市場提供純電、混動、增程等多種能源結構的商品,燃油車“守得住”,新能源賽道“拓得開”。深耕燃油,開創混動,躍升純電,長板更長,短板補齊。
與此同時,一汽-大眾也會加快出口布局。目前捷達品牌在出口工作上已經率先開始啟動,大眾品牌也會聯動,在2025年也會啟動出口相關戰略工作,包括中東、海外,包括非洲、東盟、南美。
2025年的小目標
吳迎凱為一汽-大眾的2025年制定了銷量不低于去年的小目標。在他看來,2025年不低于上一年的銷售目標比較穩健。客觀來說,燃油車市場在下滑的情況下有難度,但由于新車的推出、體系能力,以及作為頭部品牌這種市場集中度的提升,實現不低于去年同期的目標,可行,可靠。
吳迎凱說,一汽-大眾在2025年還會迎來多個里程碑。大眾品牌剛剛實現2000萬輛整車生產,奧迪品牌將在2025年實現1000萬輛的生產,一汽-大眾也將迎來3000萬輛的里程碑。
支撐一汽-大眾完成2025年目標的因素有不少。
第一、全國7個研發中心,3000人的研發隊伍和每年180億元的研發投入,持續儲備了未來可期的技術。
第二、智能座艙、智駕、電子電氣架構、三電、造型等方面,一汽-大眾形成了自研能力,很多技術都已經在路上。
第三、在包括發動機、底盤等老三大件的強項會繼續保持。
汽勢觀:一汽-大眾的新思維
新年、新班子、新氣象、新思維,這給外界帶來了對一汽-大眾新的期待。期待來自于思維方式的轉變。
從產品到商品的轉變。產品是靜態,但商品不一樣,在打造商品的時候就要知道這個車能不能適合市場,能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能不能讓客戶滿意。
從用戶到客戶。把消費者當是用戶是甲方思維,把他當客戶是服務思維。
從價格到價值。不純粹打價格戰,要打價值戰,要提升一汽-大眾的制價力。
從促銷到營銷。除了在促銷上關注對手和市場競爭外,更要有營銷思維,洞察客戶的體驗、需求,做好客戶的服務,通過全價值鏈的營銷讓客戶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