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的時候,除去最核心的老城區、濱江CBD、中央綠軸等區域具備更優質的資源、更高的首位度,看外圍一圈,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買哪個板塊,似乎差別不大。
七都、蒲州、黃嶼、梧田、南湖、甌海中心區、黃龍、三江……看來看去,都是差不多的水泥森林。
差不多的住宅
這批板塊發跡于10多年前,當時流行歐式,就清一色打造了歐式建筑,尤其是歐式的高低配。
大概2016年起,歐式風格被簡化了,只是延續了暖色調,出現了所謂的“新亞洲”風格。
大概2018年起,住宅開始流行現代風格,主打灰色調,也有不少使用鋁板立面。
近兩年,隨著低密度住宅興起,各個板塊低密度地塊一哄而上,還幾乎采用中式風格。
而這些新興板塊,還建設了不少安置房,與商品房穿插布局。
色彩、風格迥異的住宅
就這樣,這些板塊各類不同風格的建筑、色調、類型,一應俱全,相互之間并不協調,顯得很雜亂。
到頭來,這些新興板塊之間沒什么明顯區別,陷入了同質化競爭,缺乏各自應有的特色、風情。
如果說國內城市變得“千城一面”,溫州各大板塊也陷入了“多板一面”。
02
最典型的要數七都島。作為一個江中島,七都島以生態著稱。
面對這樣的人居環境,七都島應該以低密度開發為主。這一點,是很多溫州人的共識。
然而實際開發過程中,七都島的建筑高度、容積率,一度不停增加。
早期的華僑花園、島中島別墅園均為低密度住宅。即便濱江首府有小高層,總體也是以洋房為主。
雖然當時七都島的城市開發區域很小,但憑借其低密度,展現出一定的異域風情。
七都島早期建設的別墅
后來,江山邑、濱江九里開始出現了高層住宅。好在,高層住宅數量少,濱江九里還是以洋房為主并融入歐式元素,與周邊其他洋房、別墅風格相符。
歐式高層住宅
從鹿城大院、金玉府、鹿島甲第起,高層、小高層住宅比例有所增加,直到翡麗灣直接取消了洋房。
這些住宅已不再采用歐式風格,建筑立面明顯簡化,只是還保留著暖色調,與周邊其他住宅相近。
所謂新亞洲風格建筑
從鹿島萬象天地起,所有住宅都建成了高層住宅(不含商墅),建筑色調改為冷色調,與七都島其他住宅風格形成鮮明對比。對面的金悅瀾灣,也走了這條路線。
現代風格的高層住宅
這時候,有關部門才意識到,七都島的風格被破壞了,開始限制建筑高度、容積率。
春月江瀾、江海云著、江著觀邸及一批新建安置房,建筑高度都被控制在小高層范疇,不再出現真正的高層住宅。
七都島上新建的現代風格小高層
近兩年,由于高層、小高層住宅難賣,七都島終于回歸低密度住宅。從已亮相的新盤看,七都島主打中式風格。
比如,中式的觀云東方,緊挨著歐式的江心明月,僅一墻之隔,哪怕同為低密度住宅,也顯得風格迥異。
不同風格、色調的低密度住宅
03
七都島只是個典型案例,其他新興板塊,同樣如此。
比如,水網密布的南湖板塊,若控制建筑高度、密度,本該體現溫州的江南水鄉特色。
然而如今,南湖板塊建設了大量高層住宅,原先的河道幾乎成了“水溝”,水網不再鮮明,整個板塊非常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