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酷睿15代或已經發布的最新處理器。現在統一都是酷睿Ultra 200系列了,
大致上可以按如下去理解:
臺式機:酷睿Ultra 200S(Arrow Lake S)
中高端游戲本:酷睿Ultra 200HX(Arrow Lake HX)
中高端筆記本(全能本):酷睿Ultra 200H(Arrow Lake H)
中高端輕薄本/掌機:酷睿Ultra 200V(Lunar Lake)
主流輕薄筆記本:酷睿Ultra 200U(Arrow Lake U)
中低端筆記本:酷睿200H(Raptor Lake H Refresh)
那
臺式機:酷睿Ultra 200S(Arrow Lake S) 處理器
之前英特爾已經發布了一些帶K不鎖頻的型號,
Ultra 9 285K
Ultra 7 265K
Ultra 7 265KF
Ultra 5 245K
Ultra 5 245KF
CES上又擴充了Ultra 200S系列,新增了12個型號,分別定位65W標準版與35W節能版,具體就是下圖展示的這些了。
這些CPU均帶有算力13 TOPS的NPU,其中F后綴的CPU是無核顯的,當然,有核顯的也就最多搭配4個Xe核顯,本質上還是處于亮機水平。
中高端游戲本:酷睿Ultra 200HX(Arrow Lake HX)
一共端出來6個型號,
分別是圖上這些:
單核性能比Raptor Lake H Refresh 單核性能提升5%,多核性能提升20%以上。
其中Ultra 9 285HX 就是類似i9-13980HX或i9-14900HX這樣一個位置。
Ultra 9 275HX頻率比285HX略低0.1GHz,成本也會對應低一些,實際使用性能差距比較小,所以OEM廠商們普遍都選擇了給2025款高端或旗艦游戲本,搭配上Ultra 9 275HX,比如ROG槍神9系列、機械革命耀世16 Ultra等就選用了275HX,
本質上,這幾顆處理器就是從桌面版/臺式機版酷睿Ultra 200S系列移植過來的,也就在頻率、功耗、封裝方式上有些差別。
內存最高可以支持到192GB,頻率也與臺式機版本一起,來到了最高默認6400MHz,
注意,這些新處理器需要搭配800系列芯片組使用,并且不再支持超線程了。
中高端常規筆記本:酷睿Ultra 200H(Arrow Lake H)
一共推出了5個型號,
分別是下圖這些:
這個系列可以看作是真的Meteor Lake架構酷睿Ultra 100H 系列的真升級版,保留有LPE核心,但不支持超線程。最高有6P + 8E + 2LPE核,也就是16核心16線程。
單核、多核性能比酷睿Ultra 100H均提升15%以上,GPU配備的是Ultra 200V系列同款的Xe 2代,最高給到8個Xe2,比酷睿Ultra 100H也提升15%起,這里面命名也有點區別,8個XE2核心的是Arc 140T,7個的則稱之為130T。
同樣也自帶雷電4,內存也可以6400,NPU就和前面的Ultra 200HX一樣,都是13 TOPS這樣一個水平。這個系列也就是我們之前經常提的H45的最新款了。
中高端輕薄本/掌機:酷睿Ultra 200V(Lunar Lake)
這個系列是去年發布的,代號Lunar Lake,Mop封裝,片上內存,成本高,能效好,類似蘋果的M系列芯片。
核顯、NPU也都很強,唯獨CPU峰值性能、I/O外圍方面一般,所以主攻中高端輕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