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納斯達克100ETF(159659)持倉股,走出了“一鯨落、萬物生”的趨勢,比如昨日,納指七劍客中,只有英偉達是跌的,其他幾家公司都漲得挺歡。
其中,蘋果可以說是近期最吸人眼球的,不僅股價屢創新高,4月19日低點至今,漲幅達到了32.05%,還傳出了“與微軟平起平坐”的新聞,到底是咋回事?
昨日,蘋果股價漲至220.27美元,再次創下歷史新高,主要是因為兩條利好所致:
1.作為此前開發者大會上,蘋果官宣的“與ChatGPT”合作的一部分,蘋果公司的應用商店負責人、前營銷主管Schiller將以觀察員的身份“入局”OpenAI董事會,與微軟“平起平坐”。
市場人士分析稱,此舉有利于加強本可能不會產生合作關系的兩家企業之間的關系,并期待蘋果、微軟這對“冤家”擦出不一樣的火花。
2.因為接入了AI,業內人士分析稱,蘋果新機iPhone16銷量或有望達到9000萬至1億臺。具體來看,因為AI處理數據量的提升,蘋果手機的內存必須全方位升級,也就是說,如果果粉們想要使用上AI功能,或許只能選擇“喜新厭舊”,而這將進一步推升蘋果的換機潮,進而提振銷量。
3.老鮑鴿派發言,刺激市場情緒。昨日,鮑威爾在發言中,肯定了美聯儲過往在制約通脹方面取得的戰績,盡管其拒絕對具體降息時間做評論,但市場依舊對其解讀為了鴿派。
于是,美股,尤其是納斯達克為首的科技股應聲上漲,而美債、美元則開始回落。
總之,蘋果近期的上行,可以說是得到了消息、業績、估值三方面的加持,屢創新高也屬正常。
那么問題來了,我們可以投資蘋果嗎?我的答案是:可以,但不是最佳方案。因為,固然蘋果有較強的投資價值,但大家想必已有所發現,這些耳熟能詳的科技股總是“你方唱罷我登場”,我們作為普通投資者很難把握它們之間的輪換。而無論它們誰領漲,均能帶動納指上行,所以,與投資個股相比,我可能更傾向于布局以納斯達克100ETF(159659)為首的指數,以期穩中求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