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車這事,向來講究個身份匹配。
有人買特斯拉,買的不是車,而是一種人設——“我很潮”“我站在科技最前沿”“我看得比你遠”。
有人選問界,買的也不僅僅是性價比,而是一種態度——“我支持國產”“我更接地氣”“我懂實用”。
說到底,這兩個品牌的車,開在路上的區別,可能就在于一個是走極客路線,另一個是走實用主義路線。
故事一:開特斯拉的人,到底圖啥?
有這么個段子。
一個程序員朋友,年薪百萬,第一時間入手了特斯拉Model Y。他特別愛炫,說自己買的不是車,是買了一張未來科技體驗的門票。
“你看,這車不用鑰匙,拿手機就能開,停車場還能自己找車位,多牛!”
“我還可以遠程控制車子,想讓它從停車場開出來接我,輕輕一點,車就來了!”
結果有一次,他在商場地下停車場里炫技,遠程召喚車子。車子開著開著,“嘭”一聲,撞墻了……
所有人都在圍觀,他尷尬得不行。
后來他自嘲說:
“特斯拉的自動駕駛,還真有點像人生——你以為掌控了一切,結果卻栽了個大跟頭。”
這就是特斯拉——買的不是車,是科技潮流的身份象征,但你得接受,科技再先進,也有“不靠譜”的時候。
故事二:選問界的人,圖的又是什么?
再說另一個朋友,老張。
老張是典型的實用主義者,買車就看三個字:“值不值”。
“我選車,要么開著舒服,要么用著順手,最重要的是,別出幺蛾子。”
于是他選了問界M7。
“這車搭載鴻蒙系統,和我家里那套智能家居一脈相承。我在車上就能控制家里的燈、空調、甚至洗衣機。開車回家,提前遠程開空調,一進門涼爽得不行。”
老張最滿意的是,問界的語音助手特別“懂人”。
有一次,他堵在路上,忍不住罵了句:“媽的,又堵車!”
語音助手馬上接話:“已為您規劃更暢通的路線,請保持心情愉快。”
老張樂了:“你看,這才叫接地氣的車。”
所以,問界的車主,圖的是啥?圖的就是“實用、貼心、不瞎折騰”**。
你發現沒?
選特斯拉的人和選問界的人,根本就是兩種人。
• 特斯拉車主:追求新鮮感和科技感,哪怕自動駕駛出點事兒,他們也愿意“容錯”,因為他們看重的是“未來感”。
• 問界車主:講究實用性,喜歡穩妥、靠譜的體驗,他們覺得車就是工具,別整那些花里胡哨的東西,車子要服務人,而不是人適應車。
就像買手機——
特斯拉車主=“蘋果黨”,圖的就是品牌、逼格和創新。
問界車主=“國產機粉”,圖的就是性價比、實用和本土服務。
所以,買車這事兒,真的只是比性能、比配置嗎?
不全是。
買車,更是你在展示自己的“身份標簽”。
• 買特斯拉的人,喜歡告訴別人:我走在科技最前沿。
• 買問界的人,喜歡告訴別人:我更接地氣、更支持國貨。
兩種選擇,都是價值觀的體現。
一個是追求未來,一個是扎根現實。
所以,你會選誰?
1. “你會選特斯拉,還是問界?”
2. “買車是選身份,還是選實用?”
3. “你怎么看國產品牌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