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來,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在技術創新、產品創造和行業應用等方面實現快速發展,形成龐大市場規模。伴隨以大模型為代表的新技術加速迭代,人工智能產業呈現出創新技術群體突破、行業應用融合發展、國際合作深度協同等新特點,亟須完善人工智能產業標準體系。
《建設指南》表示,人工智能產業鏈包括基礎層、框架層、模型層、應用層等4個部分。其中,基礎層主要包括算力、算法和數據,框架層主要是指用于模型開發的深度學習框架和工具,模型層主要是指大模型等技術和產品,應用層主要是指人工智能技術在行業場景的應用。
《建設指南》重點圍繞基礎共性、基礎支撐、關鍵技術、智能產品與服務、賦能新型工業化、行業應用、安全/治理等7個部分制定相關標準。
其中,基礎共性標準是人工智能的基礎性、框架性、總體性標準;基礎支撐標準主要規范數據、算力、算法等技術要求,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夯實技術底座;關鍵技術標準主要規范人工智能文本、語音、圖像,以及人機混合增強智能、智能體、跨媒體智能、具身智能等的技術要求,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創新和應用;行業應用標準主要規范人工智能賦能各行業的技術要求,為人工智能賦能行業應用,推動產業智能化發展提供技術保障。
根據《建設指南》,我國將建立健全人工智能領域標準化技術組織,統籌產學研用各方、產業鏈各環節優勢力量,協同推進人工智能標準建設,共同構建先進適用的人工智能產業標準體系。同時,鼓勵標準化研究機構培養和引進標準化高端人才,加強面向標準化從業人員的專題培訓,鼓勵企業、高校、研究機構等將標準化人才納入職業能力評價和激勵范圍,構建標準化人才梯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