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相比,2024年國內的手機市場迎來了回暖。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CAICT)統計,2024年1至11月,中國市場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7.2%,達2.8億臺。
但這并不意味著,中國的手機廠商們迎來了好日子。各大手機廠商們都在嘗試新的方向,比如從大折疊到小折疊、從自研系統到AI手機。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對任何一家手機廠商來說,都需要慎重做好每一次戰略決定。在卷生卷死的手機行業中,誰是最會做決斷的那家呢?
最近,周掌柜在《為什么“少押注”的vivo擅長“押重注”?》一文中,提出“vivo是一家極為決斷的公司,這和其外表低調內斂形成鮮明反差”。
的確,從vivo近30年的發展歷程來看,vivo的關鍵決斷從未有過差錯。周掌柜把vivo定義為“是一家超大型全球化產業科技生態型公司”。
最終得出的結論便是:vivo押注很少,卻擅長押重注。更加通俗易懂的翻譯就是,vivo善于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到關鍵的決斷當中去。并且,在過往的幾近30年里,每一步關鍵決策都十分精準。
擅長押注的vivo,也成了過去30年一直能穿越周期,穩步行至于今的關鍵因素。
一家全產業鏈科技公司的生存之道
周掌柜在他的文章中,提出了一個問題:手機制造是否可以脫離制造工廠?
至今為止,蘋果公司仍然用的是代工模式。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富士康了,為蘋果負責iPhone、iPad等產品的生產,廠址分布在中國大陸、印度、巴西等國家。除了富士康,還有總部位于中國臺灣的和碩,在中國大陸、印度、墨西哥等地。
不難看出,蘋果的代工廠幾乎都選址在勞動力成本比較低的地區,以此把生產成本降至最低。
但顯然,這樣的品牌是缺乏“溫度”和“人性”的。
和蘋果不同的是,vivo堅持的是“工廠制造+科技創新”的模式。如周掌柜在文章所說,vivo此舉的目的是“始終保持對產品真實體驗的定義權,這一點注定要維護更長的價值鏈”。
現在看來,這樣的生產方法反而是先進的。
大洋彼岸的另一科技制造巨頭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在他的個人傳記提到:
設計一個造車的工廠就是打造制造機器的機器,這件事與設計車輛本身一樣重要。
如周掌柜在文中的觀點所述,其實,新一代的科技企業也在反思制造本身的重要性。制造,本就是產品的最重要一環,它的重要性和設計、專利一樣重要。
尤其是在當下,消費市場不再僅僅關注于產品本身,他們會去探尋產品背后的文化價值這樣軟性的東西。就像現在提起蘋果,它的確是一款好用的手機,但自從喬布斯離開后,很難定義為后喬布斯時代的蘋果是一家怎樣的公司。
自己開廠,自己生產,這個在早年看似不太聰明的決斷,實際上與vivo的管理理念有直接的關系。
vivo創始人沈煒早在《2020年新年致辭》中說:
“我們只有持續vivo一貫的,如履薄冰,戰戰兢兢,謙遜低調,戒驕戒躁,戰略自信,堅持本我的風格不變,只有這樣,我們的企業才能最終實現夢想。”
謙遜低調、本分做事,是藍廠刻在骨子里的風格。在他們眼里,是無法接受為自己生產產品的工廠出現類似“富士康工人”這樣事件的。而解決這個潛在風險的最佳選擇,就是自己投資、自己生產,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類似這樣看似“不聰明”,在vivo內部卻又十分錨定的決策理念,是整個團隊的風格。周掌柜在文中說,vivo在落地“本分”文化管理上,有一個特點很突出,就是要求團隊用專業管理方法論保證“準確決策”。
這也是vivo這么多年一直保持競爭力,最終成長為一家全球性的企業的軟性因子。這種由上至下的理念,在引導vivo每一步都踏實向前。
相互繁榮,共建生態
在手機圈,其實很多友商的新機發布會,總是充滿了相互的調侃和對比。在圈子里,老板在發布會上的口號和語錄,也被默認為一種出圈的方式。
但顯然,在vivo這里,沒有這樣的文化。在鋅財經歷年參加的所有行業發布會中,也得出了和周一樣的結論:
vivo確實沒有喊口號、喊目標和喊投入的習慣。
這也印證了vivo大老板沈煒的口頭禪:做事不能喊,有多大能力做多大的事。
沈煒經常說,要常懷利他之心,在內外協作中永遠關注對方的戰略關切與核心訴求,構建命運共同體,竭盡所能實現互信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