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投資非常不好做,80%的投資公司都躺平了。”北京德載厚投資管理中心董事長董揚,6月19日在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投資高峰論壇上提到。
然而,在“投資難”成為產投企業的難題時,小米的投資成為新的亮點。湖北長江小米基金和北京智能制造基金兩只基金共同管理接近300億的規模。到2024年,小米基金所投資的企業已經上市了32家。此外,小米在2023年還取得了逆勢增長的成績,收入達2700多億,現金流到達了1363億。
“有很多LP(有限合伙人)問我們,大家在現在都不出手了,為什么小米還在出手。你們是怎么投的?”小米產投總經理、管理合伙人孫昌旭在會上提到。揭秘小米投資的商業邏輯的過程中,孫昌旭提到“小米跟大家不太一樣”的地方。
以下是孫昌旭的演講內容,有節選。
孫昌旭
大家好,作為后來者,我給大家講小米是怎么通過整個生態來賦能小米汽車及投資的。
“小米跟大家不太一樣”
首先,我來講講小米投資是如何與業務進行協同,為集團帶來價值。在雷軍雷總對投資的定義中,投資是小米集團戰略抓手和業務伙伴。
那么,什么叫戰略抓手?一方面,是能夠為小米賦能的新技術投資,比如新型材料,智能駕駛。另一方面,因為我們不像老牌的車廠具有成熟的供應鏈體系,所以我們通過對已經成熟的供應鏈中進行投資獲得了部分所需資源。通過這樣的戰略抓手,小米集團和70%被投企業的業務產生了直接協同,此外還有間接產生協同的供應鏈公司。
然后,我來講講小米是如何通過人、車、家去賦能生態的?雷總的一個想法是,汽車消費電子化,這是我們跟別人不太一樣的地方。小米把消費電子上很多炫酷的東西,引人注目的特性和功能,遷移到汽車上去。之前投資的手機消費電子供應商,也在小米的支持下被推廣到小米汽車的使用當中。
此外,雷總高度推動設備的國產化,也就是汽車產業鏈制造工廠設備的國產化。我們投的一個方向,主要還是核心零部件的Tier1。2021年3月份小米宣布做車后,第一波的Tier1,Tier2投的比較多,也投了市場上相對來說比較網紅的Tier1,比如做空懸的企業,做底盤的企業等等。盡管那時市場已經很成熟了,但在新的Tier1賽道和國產替代賽道中,我們還是抓住機會投了一些Tier1。此外,小米在北京基金上市的32家企業中完全退出的很少,這也是我們小米做產業投資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我們對產業賦能,深挖國產替代,并選擇長期陪伴。
最后,是作為小米產投前臺經理的幸福。前臺經理們看項目都是與工程師,工程師總監,甚至事業部總經理一起去,這也是我們做投資跟大家不一樣的地方。看汽車,投項目需要汽車專家去,過去三年,小米產投項目經理、投資經理、總監,包括我自己,研發老大和采購老大都會一起去看被投企業、去分析、去判斷。他們會通過多方面判斷,哪些賽道是未來有前景的賽道,哪些供應商是未來小米可以長期合作的供應商。
一個賽道結束了,另一個賽道的大門會打開
最近,有很多LP(有限合伙人)問我們,大家在現在都不出手了,為什么小米還在出手。你們是怎么投的?這是今年投資人正在焦慮或者正在探討的重要話題。
我覺得投資和整個產業發展一樣,都是有周期的。2023年,整個投資行業進入谷底,緊跟著整個中國二級市場進入谷底,汽車投資也不例外。
另外,在過去6、7年里,所有的產投機構加PE機構(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兩年半基本上就可以將一個熱門賽道掃光。這個時候應該怎么投?小米作為很多年消費電子和芯片的從業者,對我們而言,創新在整個汽車行業才剛剛開始,甚至有一些與電相關的創新還沒有開始。
我舉個例子,十幾年以前,很多半導體公司都想推48伏電氣架構這個賽道,但是都沒有推起來,直到特斯拉出現。特斯拉是一個特別有勇氣和膽量的公司,傳統車企不敢做的事情,他敢做。特斯拉在汽車行業推行48伏時明白,一家是不能把48伏這個賽道變革做起來的。所以,馬斯克把48伏架構開放,讓整個生態一起參與進來。在圍繞48伏架構的變革發生之后,就是一個整個供應鏈洗牌、芯片洗牌的機會。
還有人談到冬天上車不敢開空調,空調一開電就沒了。其實,車里面整個熱管理系統也有非常多的技術革命將會出現。除了熱管理以外,液冷技術、電池技術以及熱管理等方面,這些技術革命才剛剛開始。
但是,這些項目需要被挖掘。過去兩年多大家把能看到的掃的差不多了,現在就需要基于行業背景去探索新的賽道和項目。我覺得投資永遠不會沒有機會,這種技術的進步會螺旋式上升。當你看到一個賽道結束的時候,另外一個賽道會打開大門等你發現,發現背后的技術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