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擁抱‘新’,誰就選擇了增長、選擇了主動、選擇了領先。”
“推動傳統優勢產業向新聚力、向新突破、向新轉型。”
“搶先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
在1月3日召開的福田區八屆四次黨代會暨區委經濟工作會議上,“新”成為引人關注的一大關鍵詞。翻開黨代會報告,“新質生產力”貫穿全篇,新質產業、新質集群、傳統產業煥新等成果不斷、措施頻頻。
這一年,福田的發展打破了大家對福田的傳統認知,在金融、商貿“穩”的基礎上,創新型產業呈現出“進”的顯著態勢,“CBD+科創區”特征更加鮮明,與金融、商貿等優勢產業交相輝映,福田高質量發展正在加快向新聚力、向新而行。
創新福田,成果如何?
標志性創新成果競相涌現
經濟版圖深刻變化
站在高處看變化,看到的是福田創新要素競相涌現;站在高處遠眺未來,望見的是“CBD+科創區”動能澎湃。這次黨代會報告顯示,2024年,福田區創新成果亮點紛呈,極具標志性、引領性和歷史性,無一不折射出這座城市發展方式的轉變、傳統經濟版圖的深刻變化。
這一年,福田區在原有的批發業、金融業、零售業3個千億級傳統優勢集群基礎上,新增軟件與信息服務業這一千億級新質產業集群,與新能源、智能終端形成三大千億級新質產業集群,生物醫藥、半導體等2個百億級新質產業集群產值三年實現倍增。更為亮眼的是,福田區新登記企業“含科量”高。2024年,福田的新注冊企業中,科技服務業、軟件信息與服務業企業數均居全市各區第一,新質企業主體如同“雨后春筍”,展現了福田區在創新領域的強大活力。
預計福田全年規上工業產值和增加值增速居全市各區“雙第一”,規上工業產值突破新的千億級大關,工業對轄區GDP增量的拉動力同比實現倍增。“CBD+科創區”特征更加鮮明,創新為福田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更加強有力的支撐。
創新福田,底氣何在?
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優化
打造福田“第二增長曲線”
福田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背后是生產力的變革,是新動能的崛起。解碼創新福田的發展脈絡,我們發現,作為深圳開發最早,也是發展最成熟的城區之一,福田區較早地審視空間資源不足、發展動力不足等“成長的煩惱”,制定了全國首個區縣級現代產業體系中長期發展規劃,陸續布局了河套合作區、香蜜湖新金融中心、環中心公園活力圈“三大新引擎”,實施兩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倍增計劃”......
走到今天,福田創新要素加速積累、創新勢能不斷躍升,近三年,多項關鍵要素實現了“倍增”:
科技要素“5個倍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三年增長7.6倍;市級以上創新載體增長1.2倍;高價值專利增長2.7倍;河套深圳園區集聚科研人才增長2.5倍;社會研發投入增長1.51倍,科技創新要素集聚,帶來更高的效率、更好的質量、更強的創新,驅動傳統行業“存量煥新”、新興行業“增量壯大”。
空間要素“2個倍增”。年度開發建設用地增長3.4倍,產業空間增長4.6倍,在產業空間倍增的同時,寫字樓空置率保持全市各區最低水平。福田以空間的拓展,有效破解存量土地再開發難題,帶來了項目的集聚、帶來了產業的活力。
資本要素“2個倍增”。金融作為經濟的血脈,VC、PE管理規模增長2.2倍,創業板、科創板籌資金額增長1.16倍,有效暢通經濟的循環,不斷激發著市場活力。
這些年,福田一步步系統重構經濟發展動力系統,產業經歷了一次史詩級變遷,形成了經濟發展“第二增長曲線”。
創新福田,路在何方?
向新聚力、向新而行、堅定轉型
當前,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方興未艾,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浪潮席卷而來,誰擁抱“新”,誰就選擇了增長、選擇了主動、選擇了領先。
這次黨代會指出,2025年,福田再次站在了“兩個五年”交匯的歷史關口,邁入了“二次創業”再開新局的關鍵階段,福田區將不遺余力向新聚力、向新突破、向新轉型,搶先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推動傳統優勢煥新升級,不斷協同打造區域發展的“第二增長曲線”。
黨代會報告中部署,未來將著力構建“千億引領、百億支撐、十億接續”的梯次產業格局,做強智能終端、新能源、軟件與信息服務業等3個千億級新質產業集群,做大生物醫藥、半導體等5個百億級集群;深入實施都市型先進制造業高地“五大行動”,布局“總部型”“研發型”“服務型”“平臺型”先進制造業;實施產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率先探索“以銷定產”模式;實施“模力福地”十大行動,構建強大算力集群和異質異構算力協調應用機制,打造人工智能先鋒城市核心區.......
山高路遠,但見風光無限;跋山涉水,不改一往無前。福田向高處挺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