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上,某位專家公開反對目前國產車的卷:“不要拿我們的卷到國外去,把別人的秩序破壞了,如果別人秩序破壞了以后,我沒也沒什么好果子吃”,整場所謂的論壇下來,給人感覺,那就是極力否定比亞迪等國產車品牌,然后話里是給國外汽車品牌,合資車站臺,那么中國消費者難道就只能買加價車,高價低配車型,那才叫不破壞秩序?
2024年以來,比亞迪率先開啟了價格戰,比亞迪秦PLUS DM-i降到了7.98萬元,其他比亞迪車型也紛紛跟進,比亞迪的突然降價,打了很多車企一個措手不及,受到影響最大的當然是日系車和部分國產車,所以在比亞迪降價后,就有了不少陰陽比亞迪的言論鋪天蓋地而來。
相信很多人聽得最多的就是降價后減配了,然而事實上,第三方汽車媒體平臺在拆解比亞迪秦L后,發現比亞迪在材料上非但沒有減配,反而還提升了一些,相比某些造假的合資車企而言,顯然是十分良心。
而配置上,比亞迪即便是7.98萬元的秦PLUS DM-i,也依舊是標配了后駐車雷達、倒車影像、定速巡航等安全性和舒適性配置,并且還標配了6個安全氣囊,在這個價位的哪個合資車能做到這個配置呢?如果這也是減配了的話,那么配置還不如比亞迪秦PLUS DM-i的那些合資車,又叫什么呢?
當然比亞迪的這種降價自然會引來其他車企高管,以及某些有利益關系的專家的圍攻,所以這次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上的那位專家的言論就不足為奇了,整篇發言都是在反對卷價格,不少網友就在評論:合資車加價提車的時候,你怎么不站出來說說?
其實比亞迪汽車2024年的降價,為了促進銷量是一方面,最主要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原材料便宜了,新能源車最主要的成本組成部分,動力電池的原材料降價很多,比亞迪又有自己的動力電池廠,所以有那能力來支撐汽車降價,并且原來寧德時代也曾傳出要降低動力電池的價格。第二個原因則是比亞迪新能源車其實正處于一個技術迭代的時候,并且原來的研發成本,經過去年300萬輛的銷量已經分攤的足夠薄了,所以對于使用上一代技術的新能源車進行降價,那是正常的行為,這一點從秦L以及海獅07EV的定價就可以看出區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