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二十國集團(G20)教育部長會議在巴西召開,來自桂林市雁山區大埠鄉中心幼兒園的“小手拉大手,學前教育助力鄉村精神文明建設”教育實踐在會上進行了展示,成為全國唯一一個入選的學前教育實踐案例。
是什么樣的教育實踐,讓這所幼兒園得以在全世界面前展示自己?近日,記者走進這所幼兒園一探究竟。
“兒童議事廳” 讓孩子們“當家作主”
記者從市教育局了解到,2024年8月初,教育部在全國范圍內對學前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技術教育、高等教育進行案例征集。最終,雁山區大埠鄉中心幼兒園“小手拉大手,學前教育助力鄉村精神文明建設”教育實踐成功入選G20教育部長會議實踐案例。
兒童議事廳中,孩子們每一次議事過程都會被記錄下來。
記者從雁山區大埠鄉中心幼兒園了解到,小小勸導員、“交通城”游戲、“兒童議事廳”等內容都是該園教育實踐案例的組成部分,并且都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對于“兒童議事廳”,幼兒園在提交給G20教育部長會議的相關材料中是這樣描述的:議事成員主要由各班的幼兒代表擔任,孩子們可以對幼兒園的活動、環境、建設提出意見和建議,并通過民主投票的方式解決問題。在這里,孩子們充分行使著幼兒園小主人的權利。幼兒園還將這一理念延續到了大埠村委,建立了“社區兒童議事中心”,讓村里的孩子們擔任小議員。
幼兒園老師展示孩子們議事時畫下的想法。
日前,記者來到該幼兒園,并來到設置在教室里的“兒童議事廳”。在這里,墻上掛著議事成員的卡通形象、議事流程、議事公約、本學期議事重點以及“小議員”們的想法和討論結果。在這里,孩子們可以各抒己見,共同探討幼兒園的大事小事。目前,幼兒議事成員共有14人,每個班級都有代表,而專家議事成員則是孩子們推選出來的3位老師。
“我們想要傾聽孩子們內心的真實想法,給他們充分的尊重和發聲的權利。”幼兒園執行園長彭榮榮介紹,該園是農村幼兒園,不少孩子的父母在外工作,平時都是爺爺奶奶照看。幼兒園基于“兒童友好”的社會理念,想通過“兒童議事廳”給孩子們構建一個想說、敢說、大膽說且暢所欲言的空間。
除了孩子,“議事廳”還設有專家議事成員,其中之一的石登艷老師介紹,2022年秋季學期,幼兒園在各班設置了兒童議事角,方便孩子們討論班上的事情。2023年春,老師開始籌劃兒童議事廳,制定出了議事流程和步驟,當年9月,“議事廳”正式投入使用,兒童議事成員也都是由各班孩子投票選出。
“兒童議事廳”建立起來后,“小議員”們的議事范圍涉及節日活動、運動會項目、飲食等方面。記者在“議事廳”的記錄本上看到,節日,孩子們在紙上畫出了各種期待的過節方式,既有美食分享、游園游戲,也有做蛋糕、表演節目等等;校運會要來了,大家又畫下了希望舉辦的項目。老師們會把孩子們的畫用文字記錄下來,并根據參與議事的小朋友的投票結果采納建議。
“交通城”游戲 讓玩耍融入生活
“小手拉大手,學前教育助力鄉村精神文明建設”教育實踐的另一個組成部分——“交通城”游戲,正是孩子們通過“兒童議事廳”討論出來的第一個游戲。
在G20教育部長會議現場展示的視頻中,就有孩子們做“交通城”游戲的畫面。在鏡頭里,有的孩子在幼兒園的道路上騎行,旁邊還有孩子穿著反光衣、戴著白手套在指揮交通,而他們手里還有紙和筆,用于給“違規”行為開“罰單”。
“交通城”游戲中,孩子們分別扮演交警、乘客、司機等。
該幼兒園老師介紹,此前,幼兒園買了一批騎行車,孩子們非常喜歡,經常在園里騎。但在騎行過程中,車輛總會發生碰撞,老師就引導孩子們討論原因,孩子們認為是沒有交警指揮,于是提出要加入“交警”,并進而催生了“交通城”游戲。
“有了‘交警’后,孩子們又發現缺少交通標識,于是大家又討論什么地方要設置紅綠燈、什么地方要畫斑馬線。”彭榮榮說,隨著游戲越玩越久,孩子們又想到生活中還見到過加油站、修車廠、充電站等,于是又提議要加入這些場景。每次有新的提議后,老師就會組織成員們去議事廳討論,并加入新環節。
記者在園內看到,“交通城”里的元素十分豐富,孩子們有序在園內騎行,扮演交警的小朋友也盡職盡責,遇到不戴頭盔、超載、逆行的行為還會開出“罰單”。
幼兒園老師表示,通過“交通城”游戲,孩子們還會把交通安全知識傳遞給家長,實現“小手拉大手”。
幼兒園的孩子們在玩瓦片搭建游戲。
“議事廳”向社區擴展 讓孩子們的聲音被聽見
“兒童議事廳”在幼兒園得到實踐后,這種由孩子當家作主的模式也來到了社區。
大埠鄉中心幼兒園園長楊璧源介紹,之前她注意到,雁山各村委都建立了“兒童之家”,其中大多都設立了圖書角及滑滑梯、搖搖馬,但時間久了,這些設施設備就顯得有些單一,去的小朋友越來越少。
楊璧源覺得,“兒童之家”既然是孩子們的樂園,就應讓孩子們來解決問題,不妨將“兒童議事廳”的理念帶到村委。于是,她向社區提議進行共建,建立“社區兒童議事中心”。最終,這個由幼兒園孩子、家長及村委工作人員等構成的社區兒童議事中心順利成立。
“針對如何讓孩子們愛去‘兒童之家’,孩子們積極提出各種建議,比如做游園活動、增加游戲材料等等,村委隨后對這些建議盡量進行嘗試。‘兒童之家’的活動多了,慢慢又熱鬧了起來。”楊璧源介紹,社區兒童議事中心成立后,能夠聽見孩子們的意見,也為孩子們的校外活動提供了支撐。“比如孩子們提出想去參觀附近的桂花工廠,想去看村民伯伯們種的玉米和棉花,村委都會幫忙溝通。”
對老師們來說,“兒童議事廳”讓老師更能了解孩子們的想法,對于孩子們的教育也非常有益。“如果都是由老師做決定再帶著孩子們去做,可能就很難有創新,各種活動形式可能都和以前沒有差別,但孩子們好奇心很強,他們會有很多想法,好的建議也很多,他們提建議和實踐時,也能學到不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