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跟進“517新政”,調整最低首付比例和房貸利率下限后,6月26日,北京宣布調整住房商貸最低首付比例和利率下限,首套房最低首付比例從30%調整至20%,5年期以上首套房貸利率下限調整為3.5%;調整住房公積金房貸最低首付比例;支持多子女家庭改善性住房需求;提高購買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或者超低能耗建筑的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最高至160萬等政策措施。
至此,四大一線城市均完成了調整首付比和貸款利率下限。
降首付、降利率
5月底以來,上海、廣州和深圳均優化了住房信貸政策。從四個一線城市出臺的房地產政策來看,目前,廣州政策最為寬松,首套房首付比例降至15%,二套房首付比例降至25%,并取消了首套和二套房貸利率下限。
北京、上海、深圳的首套房首付比例均降為20%,首套房貸利率下限均調整為LPR減45個基點。
從二套房來看,北京五環內和上海首付比例均降至35%,房貸利率下限均調整至LPR減5個基點;北京五環外、上海重點六區、深圳首付比例均為30%,北京五環外和上海重點六區房貸利率下限調整至LPR減25個基點,深圳則為LPR減5個基點。
5月28日
四大一線城市房貸新政調整前后對比
政策調整后,能省多少錢?在北京,以首套房貸款200萬元等額均還為例,之前北京最低的貸款利率為3.95%,每月需要償還月供9490.74元,總的貸款利息約為141.66萬元。而新的貸款利率下,首套房貸利率為3.5%,每月的月供則為8980.9元,總的貸款利息約為123.32萬元。每月少還月供約510元,總的貸款利息也減少了約18萬多元。
降低非戶籍人口社保年限
上海、深圳、廣州均對非戶籍居民購房條件進行松綁,縮短需繳納社保或個稅年限。
上海:將非滬籍居民購房所需繳納社保或個稅年限從“連續繳納滿5年及以上”調整為“連續繳納滿3年及以上”;新城以及南北轉型等重點區域的非滬籍人才購房從“連續繳納滿3年及以上”調整為“連續繳納滿2年及以上”,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的非滬籍人才購房繼續執行“連續繳納滿1年及以上”規定。
深圳: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及成年單身人士(含離異)限購1套住房,在鹽田區、寶安區(不含新安街道、西鄉街道)、龍崗區、龍華區、坪山區、光明區、大鵬新區范圍內購買住房,個人所得稅、社會保險的繳交年限要求由3年調整為1年;在其他范圍內購買住房,個人所得稅、社會保險的繳交年限要求仍為3年。
廣州:在越秀、海珠、荔灣、天河、白云(不含江高鎮、太和鎮、人和鎮、鐘落潭鎮)、南沙等區購買住房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能提供購房之日起前6個月在本市連續繳納個人所得稅繳納證明或社會保險證明的,享受戶籍居民家庭購房待遇。
支持多子女家庭購房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上海和深圳均明確支持多子女家庭合理住房需求,給兩孩及以上家庭增加了一張“房票”。
北京:支持多子女家庭合理住房需求的舉措,對于北京市戶籍二孩及以上的多子女家庭,購買第二套住房的,在個人住房貸款中認定為首套房。
上海:允許二孩及以上多子女家庭在全域內增購1套住房,并優化了多子女家庭在個人住房貸款中的首套住房認定標準,減少其購房利息負擔。
深圳:有兩個及以上未成年子女的本市戶籍居民家庭,在執行現有住房限購政策的基礎上,可在部分區域再購買1套住房。
市場溫度持續回升
此前央行“5·17”新政落地后,上海、深圳、廣州均較快跟進,新房、二手房市場活躍度均有所提升。
上海樓市新政“滬九條”落地一個月,二手房網簽量多日破千套。根據網上房地產數據,6月僅用24天網簽量已超越3月,成為2024年單月成交最高的月份。機構預估上海6月二手房成交總量有望創下單月交易總量近3年來的新高。
又如廣州,據中指研究院監測,5月28日后,廣州新房日均成交套數持續增加,5月28日-6月16日共網簽4052套,日均網簽套數202套。從周數據來看,6月10日至6月16日,新房網簽1565套,創4月以來的周成交新高。
深圳新政落地后,樓盤來訪量、看房量上升,市場活躍度增強。據樂有家監測數據,對比“5·17”新政前后一個月的情況來看,深圳樂有家門店二手成交量上漲了52%,其中總價300萬元內的二手房顯著上漲,6月成交占比達24.6%(截至6月18日)。
有專家預測,“沒有意外,北京的市場將迎來復蘇,尤其是一二手房成交量預計在7月會出現較為明顯的抬頭。”
未來市場走向如何
一線城市房地產市場是全國樓市風向標。專家認為,我國仍處于城鎮化的重要時期,應著力挖掘潛在需求,讓房地產市場實現供需再平衡。
中國銀行研究院在6月26日發布的《中國經濟金融展望報告》中建議,進一步加大需求端支持政策力度,以需求復蘇帶動房地產鏈條企穩。一是全面清理和降低住房買賣相關稅費;二是提高個人所得稅按揭貸款利息抵扣額度;三是積極推動一線和超一線城市全面放開需求側限制政策,跟進實施最低貸款利率等,通過龍頭城市量價企穩帶動全國市場預期好轉。
上海交通大學住房與城鄉建設研究中心主任陳杰分析說,我國城鎮住房存量已超過300億平方米。中長期來看,每年即使按照存量1.5%的折舊率,也需新建4.5億至5億平方米住房。目前,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6.16%,隨著新型城鎮化發展,住房需求在量上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業內專家表示,各地宜順應住房供需關系變化,因時因勢調整房地產政策,更好滿足人們對住好房子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