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算不錯的越野能力、日常能耗成本低到令人發指,相對友好的操控能力,這是長城Hi4在市場建立的優渥口碑;近日,哈弗二代大狗Hi4車型正式上市。很多人說,哈弗二代大狗Hi4這樣的插混“輕越野”SUV在這類車型的目標人群那里,就是一個近乎全能、足夠周全的選擇。
首先,這款車102km的純電續航保證在大多數人正常通勤距離下,這就是一臺只要充電、無需加油、一公里幾分錢的純電車。日常駕駛中,長城Hi4架構前后各一個電動機的物理架構,對于車輛前后軸之間的重量分配先天就十分友好,再加上懟在底盤上那塊電池所提供配重,日常駕駛者的安穩度、跟手感,都具備一個很不錯的水準。
其次,長城Hi4架構電動四驅的特質,保證了這款車具備一個相比坦克略有遜色,卻依然很強的越野通過能力,并且基于智能電驅特性,這種電驅通過能力并不需要車主專門學習如何使用,車主只需要開著車行經崎嶇,動力的輸出、分配、調節都由車輛智能包攬。為了驗證這樣的說法,我去了一趟廣州,試駕了下這一款車,寫了一些想法,打算與你分享。
實際試駕下來,這套動力系統日常鋪裝道路給到我最大印象是“一種儲備雄厚的輕快”。當天的試駕路線,是一條先城市、再高速、再城市的路況。這樣的安排很有助于我試出這款車的各個側面。首先,在日常道路中,這款車不叫幾乎,而是完全不會調動內燃機的進入,電動機的工作就完全能夠讓這臺車跑得虎虎生風,紅綠燈前一騎絕塵的底氣、順得不像話的動力釋放也都是些不必多說的基操。
而上了高速之后,這款車給我的感覺是首段既很輕快,后段也有儲備。首先,進入高速從匝道匯入主路時,在我相對重踩油門時,車輛的整個提速非常迅猛,很輕易就和車流速度保持一致,而在高速路段(100km/h以上)的超車動態時,我能從動力流示意圖中看到內燃機參與驅動的痕跡,但內燃機介入的過程卻又完全無感,只是感覺到整個車輛是用一個十分迅猛勢頭往上提速,是一種面對530、E300都胸有成竹的自信。
操控上,基于長城Hi4架構前后各一個電動機所帶來極為平衡的前后重量分配,哈弗二代大狗Hi4整體開著怎么說呢,畢竟這是一款重心相對高的SUV車型,你很難用精準、犀利這些詞匯來做形容。但整體動態十分地“規整”、“得體”。
具體來說,高速公路變道過程中,基于方向盤預留的虛位與不算堅韌的懸掛,如果你速度太高、太過放肆的話,這個車肯定還是撐不太住的。正常速度下的變道,你會感覺變道過程中整車的動作是一種沒有拖沓的連貫。
日常巡航中,哈弗二代大狗Hi4這套懸掛是一種“軟中帶韌”的特質,對于城市中那種有破損坑洼的鋪裝道路處理得十分得體,整體上下起伏不算很小,但車身上下的過程卻被相對柔和地處理。而在高速巡航過程中,基于車底兩個電動機和一塊電池的配重,車輛的動態安穩度相比同價位那些純油SUV,肯定是強出不少的。并且此時懸掛的阻尼,也不會有那種不堪重負的狼狽。
同時,這臺車身上那套L2智能駕駛系統屬于怎么說呢,屬于能力上限不高,但是配置表上有的功能都做得還算比較扎實那種;車道保持很敏銳,只是啟動時機有些晚,需要車輛即將或正在偏離出車道時才會被調用,多少缺失了一些圓滑感。
同時,至于網上眾說紛紜的所謂Hi4相比DHT PHEV少了一個發電機,保不太住電的說法,我也做了一次驗證,在開到智能混動模式中,我在那天的越野路段上做了測試,也就是相對粗野地開了二十來公里,結果是純電續航里程是一個不降反升的狀態。畢竟相比前代兩驅架構的DHT PHEV車型,Hi4架構的能量回收過程,是前后兩個電機同時工作,一起回收的更高效率狀態。
而在越野狀態時,哈弗二代大狗Hi4這副見棱見角的外形創造出的24°接近角、離去角30°離去角與200mm的最小離地間隙,真就是為這款提供了一個還算不錯的越野天賦,那些標準SUV需要小心對待,防止蹭到的尷尬。
其次,基于智能四驅搞定一切的“AI越野”。當天的整個越野試駕都很輕易,在安全范圍內,遇到泥濘,一腳電門就擺脫了,遇到爬坡,握緊方向,一腳電門就搞定了。這種把一切交給車的越野體驗,對于專業玩家來說,雖然相比那些old school時代的越野缺失掉一些所謂的樂趣,但對于絕絕大多數人來說,降低之后的難度,確實要更清甜適口上許多。
最后,我們說下這款車的內部細節,基于一款輕越野車的定位,哈弗二代大狗Hi4整體設計風格很粗獷,但這種粗獷也僅止步于風格設計,物料材質與工藝處理上都沒有含糊。
車機方面,8155車機芯片的融入也讓這套車機有著全行業一線半梯隊的表現,在我一口氣連續下達“打開天窗、空調調至26度、今天廣州天氣怎么樣、今天廣州到上海有幾班高鐵”這些指令下,整套車機不但很快做了響應,整個步驟也很快、無拖沓地、一板一眼地做了執行。
寫在最后:
大狗就是好、充電就能跑、沒電也能跑、越野還能跑,這就是我們對于這款車的概括。在任何使用場景中,都能快速找到他的身位,這就是哈弗二代大狗Hi4最準確的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