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越過50%的門檻,提前布局和瘋狂“上新”的中國汽車公司迎來收獲之年。據界面新聞不完全統計,2024年國內頭部汽車公司均實現不同程度的銷量增長,部分企業創下歷史新高。
制圖:界面新聞/何苗
中國汽車公司實現銷量規模增長有三條主要方法:價格戰、多產品和海外市場。比亞迪充分使用了這三種路徑:它是去年行業價格戰的發起者,在高端品牌騰勢、方程豹和仰望均推出新品,以及廣泛進入到日韓、歐洲、南美、中東等全球多個區域市場。
官方數據顯示,2024年比亞迪年銷量達到427.21萬輛,毫無懸念地蟬聯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這一成績讓比亞迪有望超越本田和福特,成為全球排名第七的汽車集團。2023年它超過鈴木位居第九位。
比亞迪的銷量增長一部分受益于中國混動汽車市場的爆發,其插電混動車型銷量同比增長72.83%,達到248.54萬輛,占比接近總銷量的六成。和2023年兩條動力形式較為均衡發展相比,去年比亞迪銷量開始向混動車型傾斜。
這意味著比亞迪有可能無法衛冕全球純電動汽車銷冠,其純電動汽車去年賣出了176.5萬輛。而主要競爭對手特斯拉前11月全球交付量約為157萬輛,分析師預計該公司全球總銷量將達到179萬輛。
比亞迪另一銷量貢獻來源是海外市場。2024年比亞迪全年在海外銷售新能源汽車41.72萬輛,占公司全年銷量的近十分之一,較2023年海外銷量24.28萬輛增長71.86%。考慮到比亞迪在擁有定價權的20萬元以下市場已經接近“天花板”,它想要在今年達到550萬輛銷量規模,需重點發力海外。
奇瑞集團憑借多年的出海經驗,以114.46萬輛穩居國內出口汽車銷冠。2024年奇瑞集團年銷量首次突破260萬輛,同比增長38.4%。一位汽車行業人士向界面新聞指出,奇瑞實現海外銷量突破關鍵是,中國燃油車的性價比已經能夠與日韓和德國企業相競爭,并且在智能化上表現更為出色。
從銷量分布來看,奇瑞集團仍主要靠燃油車驅動,該能源形式銷量達到202萬輛,占總銷量近八成。奇瑞集團董事長尹同躍聲稱,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看到比亞迪的背影,但去年奇瑞只賣出了58萬輛新能源汽車。
華為和奇瑞共同推出的智界品牌將承擔起奇瑞新能源汽車向上發展的重任。品牌第二款車型智界R7交付兩個月,銷量達到2.9萬輛。今年智界車型將推出增程版,有望進一步刺激銷量提升。
吉利集團位居以217.66萬輛的年銷量,位居自主品牌銷量排行榜第三位。去年吉利集團在新能源汽車上銷量增長明顯,全年新能源車總銷量為88.82萬輛,同比增長92%,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近41%,高于奇瑞和長城汽車。
不同于過往“多生孩子好打架”戰略,吉利集團開始將分散的汽車品牌整合,減少重復投入和資源消耗和提升經營效率。通過最大限度提升單品牌的銷量規模,有利于吉利集團降低研發和生產成本,以應對今年更加激烈的行業淘汰賽。
根據各家官方公布數據,2024年中國自主品牌首次包攬了年度汽車品牌銷量前三甲。2023年排名第二的一汽-大眾由于沒有足夠豐富的新能源車型支撐規模,銷量減少至165.9萬輛。乘聯分會數據顯示,國內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了60%。
長城汽車戰略轉向放棄價格戰和銷量規模,選擇保住利潤后,2024年銷量為123.33萬輛,與去年基本持平。這家昔日的自主品牌冠軍更側重在高端品牌魏牌上投入資源,以高階智駕和多能源形式扶持品牌發展,該品牌年銷量同比增長31.55%至5.47萬輛。
多家造車新勢力在去年邁入公司成立的第10個年頭,在銷量規模、品牌運營以及技術投入等多方面,很難再被用初創企業的眼光看待。即使是月銷量超過2萬輛,也難以穩居新勢力第一梯隊。殘酷的市場競爭和加快的洗牌頻率,要求造車新勢力在規模上盡快做得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