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智能化升級不斷提速,新技術不斷迭代,新車型層出不窮,智能新能源汽車產業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
盤點2024年的汽車產業,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人工智能、大數據、大模型、5G通信等新技術加大應用,快速賦能了新能源汽車的智能化發展。這段時間,不少整車生產企業加大了智能化的投資和布局。
有調查顯示,智能化的新科技,已成為不少消費者購車的關鍵要素,這讓許多以制造技術見長的生產企業加大了新技術的應用。
除此之外,零部件的新技術也在推陳出新。最近,蔚來汽車企業推出了國內首款應用線控轉向技術的量產汽車,其方向盤與轉向輪之間取消了機械連接,改變了傳統的駕駛模式。此外,一款新型發動機也剛剛亮相,它能夠根據新能源汽車的混動增程結構,靈活組合基礎模組動力單元,實現快速定制設計。
賽德動力科技(廣東)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 楊林:這款發動機會讓新能源汽車在經濟性、動力性能上有質的飛躍。
據了解,當前我國汽車產業中的激光雷達、大算力芯片、電子電氣架構等關鍵核心技術正在加快突破。未來,智能新能源汽車將呈現新結構、多功能、新形態的技術趨勢。
行業機構加大智能化安全測試
隨著智能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行業機構也加大了對車輛智能化的安全測試。
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日前增加了不少智能安全的測試項目,包括自動緊急制動、自動泊車,領航輔助等。此外,還增加了新的裝備、新的場景測試。
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智能網聯公司副總經理 潘登:我們采用了中國汽研自研的室內外高精度定位系統、帶燈光的中國特色目標物和驅動平板機器人等,能夠更加貼近消費者的真實用車場景和道路工況。
總結最新的測試數據,專家同時表示,我國的智能新能源汽車的安全性有明顯的進步,但在復雜的環境下,一些智能輔助駕駛系統可能會存在誤判或響應不及時的風險,駕駛員仍需保持對車輛的完全控制。
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指數管理中心副主任 劉明:我們希望讓消費者更理性客觀地看待智能新能源車的真實水平,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司機朋友們還是不要過分依賴車輛的輔助安全功能,還是應該謹慎、安全地駕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