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將重新“發明”城市
AI時代的千模大戰中,華為又悄然殺出了重圍。這一次,是一系列盤古行業大模型。
近日,國際權威評測機構沙利文聯合頭豹研究院發布《中國行業大模型市場報告2024》。報告顯示,華為云在行業大模型領域取得政務、工業、金融3個市場份額第一,并位居醫療、藥物、氣象以及汽車4個領導者象限,全面領跑中國行業大模型市場。
不同于日常可以跟人們聊天、一起作畫作曲的多模態大模型,行業大模型的大眾感知極低,因為它們都運行在底層,但其含金量卻并不低,不僅支撐了產業和經濟發展,甚至是一座城市的運行。
《城市的勝利》說:城市是誕生奇跡之所,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與最美好的希望。而在今天,一座城市的美好,必然要建立在承載居民生活的“高性能”上。
醫療、交通、社保等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城市及政務服務中,無一不考驗一座城市的性能。當下,以大模型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我們的生活,悄然改變著我們的城市,作為連續七年領跑政務云的市場第一,華為云的政務大模型,將會給城市帶來什么樣的變革?
華為正在專注一項比汽車、手機更能影響大眾的業務
比起手機、汽車,華為的AI大模型其實是一項被大眾忽視的能力,不僅在于消費者應用端感知不強,更在于其被低估的技術含量。在全球范圍內,算力和大模型都是產業競爭的制高點,如同上一輪互聯網重構經濟,人工智能技術所帶來的影響只會更大,在這之前,我們必須牢牢將技術創新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里。
而華為首先是掌握了自主研發的技術主導權,解決了算力問題。除了通用算力底座之外,華為云自主打造的云算力服務,讓客戶一鍵即可獲取算力,不會面臨“卡脖子”問題。而搭載全新架構CloudMatrix的昇騰云,將以強大的系統性能力解決算力單芯片性能不足的問題,讓人工智能擁有充足高效的算力支持。
而致力于解決行業難題的盤古大模型5.0支持全系列模型,包括十億級、百億級、千億級等,適配城市不同的場景需求,并通過百模千態社區提供100多個大模型,提供更豐富的選擇。
實際上,政務領域的大模型也有其獨特的行業知識,需要懂行的技術和服務。自2012年深耕政務云市場至今,華為云先后在160多個城市共建一城一云、落地城市云運營中心,服務超過800個政務云項目,為城市提供全周期、屬地化的運營及運維服務,引領城市智能化能力迭代,積累了豐富的政務領域知識。
為什么政府都愛找華為云合作大模型?不得不提還有安全合規,因為政府及城市保存著大量高價值數據,確保全流程安全十分重要。“三分建設、七分運營”,華為云原生安全生長于政務云基礎設施之上,安全與業務伴生,資產和安全一體化,能做到威脅實時感知,及時響應。
不僅如此,在今年1月份,華為云更是宣布其一個重要節點完成了最復雜的公有云國密改造,換句話說,這是我們首次用上自主的密碼系統。在今年8月,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組織的可信AI政務大模型首輪評估中,華為云盤古大模型還順利完成評估并獲得卓越級(5級)評分,達到業界當前最高安全級別。
在政務大模型落地的基礎上,華為還積極在聯合城市推進城市公共算力、公共大模型的建設,陸續搭建獨屬于該城市的大模型中心,匯聚算力資源、開放模型、AI工程化能力、行業數據集四類服務,聯接本地產業、人才、科研和生態,推動產城學研與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深度融合,培育發展AI新質生產力,加速城市全域智能化進程。
華為云或將用大模型,重新“發明”城市
也許,在接下來幾年,你可能會看到這樣的場景:當你在“十一”黃金檔去別的城市旅游,有一款大模型應用能實時為你規劃出行路線、推薦合理的酒店住宿,提供精確錯峰出行計劃避開景區人流高峰;當面對一場突如其來的火情,消防員能通過大模型系統,實時了解到氣象預警、火勢視頻識別告警,掌握林火或高樓火勢蔓延路線,并能及時獲得智能救援方案、滅火路徑方案……
這些都是華為云正在與地方政府合作的城市大模型項目,為了讓城市更好地為人服務,華為云通過覆蓋大模型所需的算力、算法和數據等要素,并將大模型與城市生產生活的各類場景有機結合起來,助力政府實現善政惠民興業的目標。
政務大模型的價值,集中體現在市民可感知的場景。結合華為云已經落地的實踐來看,政務大模型已經到達與市民交互的第一線,一些場景已經被重構。
基于盤古NLP大模型能力,話務員問答準確率提升至95%;政務辦事智能助手可實現“邊聊邊辦”;企業招商助手還能解讀政策并進行標簽標注,精準匹配企業名單并主動推送,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辦公也是政務典型的高頻場景,華為云聚焦政府文事會業務痛點,與行業頭部OA系統深度集成,已完成了20多個省市50多萬篇公開公文的訓練,大模型和智能搜索、語音識別等小模型相結合,為每位公務員打造個人專屬的智能辦公助手,極大提升文事會辦理效率。
再如城市治理領域,華為云通過大模型盤活城市視頻資產,巡查“永久在線”,圖像一圖多識,問題一網打盡同時通過無人機空中巡查,極大提升事件感知的及時性和全面性。在市民和網格員移動端,大模型賦能移動巡查,全面治理私搭亂建、廣告張貼等社區頑疾。
一批城市率先走在更新的路上,廣州白云區構筑了智慧城管平臺,白云智慧大物管通過共享區內數萬路視頻攝像頭和稱重、氣味、pm2.5、土壤傳感等設備,使城市部件具備感知能力,實現數據實時上傳、AI 自動識別、數據深度分析等功能,達成萬物互聯并可編程,為智能監管、統一調度、決策支撐及全方位服務奠定堅實基礎。
深圳福田區應用“民意速辦”系統,利用機器人智能分撥等智能化手段,快速地將民意流轉到各部門進行處置,在各項技術的加持下,福田區在城市治理智慧化程度大幅提升,福田區民生訴求辦理時限整體壓縮50%,咨詢類辦理時限縮減至2個工作日,其他類辦理時限壓縮至平均10個工作日,真正實現了群眾好辦事,基層少跑腿,決策更高效。
值得一提的是,東莞城市AI大模型中心是全國首個以城市產業賦能為牽引的盤古大模型中心,東莞市政府匯集制造行業數據集聯合華為打造智能制造大模型,為企業提供開箱即用的模型服務,推動大模型真正進產線,未來將服務300+東莞制造行業企業,將東莞打造成“智”造名城。
據悉,華為云還結合城市產業場景,打造了城市AI大模型中心(AIPMC),由“1個基礎設施”“行業大模型+N個行業場景”和“4大產業聯接”構建而成,聯接產業、生態、科研和人才,提升城市智能產業氛圍,并通過華為云卓越運營保障落地。
城市既“古老”又“年輕”,不同時代的城市在規模、功能和形象上,都經歷了無數的演變,政務大模型等新技術的應用,將為城市和市民帶來新的福祉。
AI時代,城市值得再被發明一次。